年龄为何称贵庚,傍晚西方最亮的星为何叫“长庚星”?与刻漏有关

古代天文仪器浑天仪,是观测天象以应天地四时的工具,而一昼夜的计时工具就是“刻漏”。《说文解字》载“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这个解释说明了刻漏的材质和构造多是铜制(漏壶),里面注水,放上附有刻度的浮箭;在把浮箭分成若干刻度,同时由于古代刻漏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浮箭上的刻度随着水的下降和上升,标识时间(如下图)。

年龄为何称贵庚,傍晚西方最亮的星为何叫“长庚星”?与刻漏有关

古代刻漏


据《隋书》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可见刻漏的发明时间很早。但我国目前最早记载“漏壶”相关计时工具的文字是《周礼·夏官》,里面有个擎壶氏,掌记时报时及传令的职能。记载里说,凡遇到军事行动,就悬挂漏壶记时,用来轮流更换打梆子巡夜的人。(当时的刻漏,昼夜百刻,根据四时不同,调整昼夜各占刻数,如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反之;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后世的刻漏,基本上延续了这个制式。汉朝改为百二十刻;南北朝时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刻;至明末结合西方天文知识的传入,又提出九十六刻,清代定位正式的制度。

年龄为何称贵庚,傍晚西方最亮的星为何叫“长庚星”?与刻漏有关

刻漏报时·网络供图


古代刻漏的讲解,基本上就这些,但我们不妨在深刻的研究一下关于古代计时。以春秋等分白昼各五十刻,按照现在24小时来计算,每刻14分半(九十六刻,每刻15分钟)。我们知道,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那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文字证明为何这么做,不妨大胆猜想一下:白天是生产生活时间,每刻都报时一次(比如午时三刻已到);但夜晚是休息沉睡的时候,显然不可能每刻都报时,而分成五更,每更就是10刻(或8刻),这样一来减少了夜晚的惊扰。但一夜分五更,每更又分五点。报更敲更鼓,这里的“点”应该是指,轻轻的敲打小的报时工具(敲木绑)。

年龄为何称贵庚,傍晚西方最亮的星为何叫“长庚星”?与刻漏有关

古代打更·网络供图


梳理到这里,又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为何夜晚改变的时刻为“更”呢?那 因为借用了“庚”的意思。从甲骨文到小篆,这个字的形状就是“漏斗状”,像是农具筛糠用的器物(上面放谷穗,下面出谷物)。再发明了漏刻后,其形状似这个“庚”,也称为庚了。这样庚就与时间联系在一处了,于是就有了年龄称“庚”,交换生辰八字也称“换庚帖”了。

另外由“更”借用“庚”,《月令》注曰:庚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律书曰:庚者,言阴气更万物。天近晚,阴气盛为“更”。

年龄为何称贵庚,傍晚西方最亮的星为何叫“长庚星”?与刻漏有关

长庚星·网络供图


由“庚”再说一下“长庚星”。傍晚西方最亮的星,就是长庚星(清晨在东为启明,是同一颗星)。在这里还要涉及到古人造字对文化的影响,见上图,“庚”的甲骨文字体,和二十八星宿里,西方白虎里的第七宿参宿(参宿下部三颗小星“伐星”),与甲骨文字形完全一样。而傍晚时分最亮的星正是处于参宿的上方,因此命为“长庚”。

年龄为何称贵庚,傍晚西方最亮的星为何叫“长庚星”?与刻漏有关

星宿图片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傍晚这颗最亮的星的位置,其实介于西方参宿和南方柳、鬼井三宿中间。而这三宿连接起来形成的图像,也像周朝时候的“庚”字。鉴于以上我们讲解古代计时工具“漏斗”,到“庚”的造字和代称,成为时间名称,而有贵庚,并由此借用为“更”。后古人仰观天象布局,划分星空分野,因某颗星行到这里最亮,其位置所参照的星宿形成的字形为“庚”,得以“长庚星”之名。

关于古代计时工具,刻漏只是算最早的而已,与刻漏用水相同的还有“沙漏”。另外古代还有庚重要的记时工具日晷、圭表等,这在以后降到日月历法时再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长庚   天象   漏壶   傍晚   贵庚   造字   阴气   漏斗   星宿   刻度   甲骨文   昼夜   夜晚   年龄   古代   时间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