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南北朝时期的《礼统》载“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是说天地都是元气形成的。古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本身就是浑然一体的元气,后一丝元气游离波动而一些元气形质具备,这样就形成了“清轻者与重浊者”。《广雅》一书说“清者为精、浊者为形”,这里的形就是“质朴未散的元气”。我们理解为清轻者是还具备形、质,或已散的元气就行了。这样一来《广雅》说“二气相接,剖析立盼,清浊为天地”。

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天地之间·网络供图

本文要说的是古代认为的天地之间距离和天有多大的问题。既然我们说了,天地的分离是因为清浊不同的元气;那么这里还要引出“盘古开天”的神话(我国的神话并不单纯是想象,而是古人的宇宙观和真实历史的不同表述)。我们知道在盘古神话里就已经提到“清浊为天地”,并说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认为数之所极者“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由此认为“故天去地九万里”。在《庄子》一书中也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说法。显然这个距离在古代是普遍的共识。

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天高地厚·网络供图

不过这个“九万里”应该只是个概数,还有个更确切的说法出自道籍《玉书录》“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这句话也认可了天地是元气(成形与否的)所形成,明确说天地距离为八万四千里。由于道家提出了阴阳观点,并认为天为阳之精,地为阴之质,这个八万四千里的距离又进行了划分。《真源义》书中补充说“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这样就把天地等分了,也算是阴阳平衡理论的支撑。

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天圆配图·来自网络

那么这个距离和现代科学测量的数据有没有差距呢?有对此爱好者,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进入太空的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5800 公里,由于是同轨道运行,也可以判定地球距离太空的距离;另外再加上地球半径(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到地心)为6370公里;两者相加即42170公里,换算为八万四千三百四十里。和古代认为的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的距离基本上就是吻合的了;而盘古神话也好,庄子的说法也好,九万里也只不过是取了个整数而已。这不得不惊讶古人的智慧,是如何这样精确的知道这一距离的。

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阿根廷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自网络

当然了,古代的里数和现在的距离单位长度是否一样也是个问题,比如到了秦始皇时期才有“统一度量衡”,先前的度量单位肯定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一来,后世一些文字有的直接引用古籍对天地距离度量数据,就有了很多不同的说法了。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灵宪》说“自地至天一亿完六千三百五十里”;《广雅》记载“从地至天,一亿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并说“下地至厚,与天等高”。鉴于作者本人学识有限,还不能完全把这些距离说法的依据梳理,再此就简单罗列了一下。

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星体运行·网络供图

最后我们说说“天有多大”。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说说古代认为的“天圆地方”的观点。即使到如今,很多人还是认为这是形容天地的形状,其实不然。《吕氏春秋》说的很明白“天道圆,地道方,圣人所以立天下。天圆谓精气圆通,周复无杂,故曰圆。地方谓万物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方”。其实这里所说的还是“元气清浊分天地”的问题;同时引入道家说法,认为天遵循的规则是圆,地遵循的是方。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和天地组成的元气清浊不同有关系。之前我们说了“天得其精”,就是还没有成形的元气,更偏向于“浑然一体时的整个元气性质”;所以着精气得以圆通流动不至于有困固步,因此说“天圆”。地方的说法也是这个道理,元气有形未散谓“有质”而形成地,最后化生万物;之所称为“地方”,是因为万物各有其形态形状,各自有存在的区域,不相互干扰和蔓连。

古代认为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远?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指形状

紫禁城星空·网络供图

另外在古代对于天的区域有“九天”的说法,虽然这九天的名字有所不同,但大致还是按照方位,即八方中央来划分的(这里暂时忽略按照上下方位的“九重天”的说法)。张衡《灵宪》曰“天有九位”;东汉王充《论衡》里说“天行三百六十五度,凡积十三万里也”(天的周长)。除了这十三万里,还有个《关令内传》一书载“天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此”。在《广雅》中不光有天的周长,还有天直径的记载,并精确到步数——“天圆广,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东西短减四步,周六亿十万七百里二十五步”。其实质所以对天的周长,古代典籍中有如此大的差别,一是测量单位的不同造成的;更多的原因还可能是宗教影响文化认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古人对天文认知的探索再加深。这些在此就不赘述了。

了解深层文化,请关注本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圆通   盘古   古代   距离   宇宙观   地方   多远   周长   元气   古人   万物   形状   说法   地球   神话   天地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