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统“辟兵缯”,这是怎样的习俗?端午习俗如何演变?

又到端午佳节,食粽子、插艾草,这是端午节最基本的习俗。但是再具体些,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划龙舟、雄黄画额、避五毒等。但还有个习俗叫“辟兵缯”,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如此众多的习俗,显然不是一时一地都会出现的。端午作为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呢?值此端午之期,我们聊聊习俗背后的历史文化。

端午节传统“辟兵缯”,这是怎样的习俗?端午习俗如何演变?

端午节


端,就是开始的意思,据历法资料,有“夏正建寅”的说法,正月为寅月,按照干支纪年,五月五日为“午月午日”。因此才有“端午”的名称。一切习俗,往深了说,都是从先古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而来。不光是仙姑吴越之地有“图腾祭”,习俗就是划龙舟。就是所谓的端午节来历是“纪念人物”,如纪念屈原投江,纪念伍子胥等,这对先贤和忠孝之人的纪念,其都算是先祖之人的崇拜。

端午节传统“辟兵缯”,这是怎样的习俗?端午习俗如何演变?

屈原投江·网络供图


由于战国末期“阴阳学说”的影响,其认为五月五日为至阳之日,邪、恶、毒皆属阴,到了汉代,明确了端午节的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这一时期的习俗以“避恶为主”。这时候吸收了先秦时期的五月煮梅、收集兰草沐浴的习俗,因此又称“兰节浴”。从南北朝时期的《续齐谐记》里的记载“五月五日纪念屈原”的故事来看,用五彩丝系“贮米竹筒”防止恶龙抢食”,这一做粽子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或者汉朝就有了。

端午节传统“辟兵缯”,这是怎样的习俗?端午习俗如何演变?

五彩丝线·网络供图


到了魏晋南北朝,群雄涿鹿,战乱频发,又增加了一个特殊的习俗——兵缯。缯,就是丝线,意思就是“系丝线以求躲避兵乱”。所系的就是“五彩丝线”。据《风俗通》记载:五色丝线分别取名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缯、五色缕、朱索,在五月五日系在手臂上,可“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这里的五色丝线,是否是系粽子的五色丝线转移用之,目前没证据表明有关系;但从后世已经基本不存在五色丝线系粽子来看,应该取自于此。

端午节传统“辟兵缯”,这是怎样的习俗?端午习俗如何演变?

插艾草·网络供图


唐朝时,国家昌隆,在继承之前的端午习俗的同时,更把端午节当作一个娱乐节日,宴饮和龙舟比赛的热闹,增加了节日欢乐的氛围。宋朝尊道教,到了这时期又以“止恶气驱瘟避邪”为端午节主要习俗了,讲究贴“天师符”。《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也有插艾草与门户上的习俗。但这和神灵结合的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之,如《抱朴子》载:或问辟五兵之道。答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

端午节传统“辟兵缯”,这是怎样的习俗?端午习俗如何演变?

划龙舟·网络供图


明清之际,吸收了金朝端午射柳的习俗,同时龙舟竞渡的习俗规模更大,如《武陵竞渡略》记载,整个赛龙舟活动,从四月初八就开始准备,直到五月十八才结束,历时四十天左右。到近代,端午习俗多是以食粽子,插艾草为主,至于划龙舟,更多的是在江南鱼米之乡进行的活动;北方多了煮食咸蛋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涿鹿   昌隆   端午节   端午   习俗   龙舟   屈原   天师   南北朝   丝线   粽子   崇拜   时期   传统   艾草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