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佛教作为三大宗教中影响范围最大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示现涅槃死后的数百年间,属于佛教的原始阶段。在经历了佛教本土发展扩散和影响,由于原始佛教内部对教义理解的不同,曾发生过数次分裂,这被称为“部派佛教时期”。原始佛教大致分成两派,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位南传佛教,往南传往现在的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往后,有一支也进入我国云南等地)。

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释迦牟尼


大众部就是北传佛教,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这期间由于地区语言习俗的影响,一部分发展为藏传佛教,一部分发展为回鹘佛教。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经此传入我国内地的,就是所谓的“汉传佛教”。至此,佛教与华夏中土有了直接联系。稍晚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行,北派佛教也从海上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达摩祖师(从广州进入,北行到北魏)、真谛祖师(从海上入长江到南京)都是乘船东渡的。最重要的汉传佛教,就是沿丝绸之路,西域诸国的这一部分。

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达摩祖师佛像


据《汉书》载“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棺苌耆山,得休王屠祭天金人”。据颜师古注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象,是其遗法”。这是古籍里记载华夏中土与佛教有关的最早一条信息。霍去病生活在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但直到100多年后的公元元年前后,才正式传入我国。此时为东汉初建时期。而佛教率先影响的就是皇室。这还需要从汉明帝的一个梦说起。

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霍去病剧照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梦见一个小金人慢慢长大到六丈,脖子之上散发日月金光。上朝后就把这事告诉了群臣,有一个大臣就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而黄金色。陛下之所梦,得无是乎?"。汉明帝听罢后,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二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返回国都洛阳。

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金身佛像


二位僧者用白马驮载了许多佛教和佛像等,汉明帝见到此物,的确与所梦一样,就对二位僧者极为礼重。当时主掌外宾事务的官署叫“鸿胪寺”,二僧就被安排在此暂住。第二年汉明帝就下令在郊外建造僧院。为了纪念驮经的白马,取名白马寺;寺,来历正是借用了“鸿胪寺”的机构名称,后世“寺”一直被佛教院落的所沿用。其后数百年间,陆续有一些印度僧者远赴东土传法,但这期间的佛教传播和影响,仅限皇室及官方层面;而僧者的工作大都是修行和翻译佛经。

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白马寺僧人


东汉末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下令烧洛阳,白马寺也被烧荡殆尽。公元220年,曹丕称帝,重修洛阳宫,并重建了白马寺。公元250年之后,在白马寺的有翻译《佛律》的印度僧人昙柯迦罗。另外经过200余年的扎根,期间朝代更迭变化,佛教的影响已经不仅限官方,渐渐深入民间。其后安息国僧人昙谛,来到白马寺翻译出规范僧团生活的《昙无德羯磨》。到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使佛教接下来的传播有律可依。公元260年,颍川人朱士行受戒,成为中土汉地第一位正式出家人,法号八戒。

说说佛教源流,在何时传入?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白马寺


最后要说的问题是“进寺烧香的习俗从何时开始?”。上面说了,自公元67年佛教进入中土,到260年才有第一位受戒的中土僧人。这期间,基本上是官方立寺的阶段,影响虽然从最初皇家到了普通百姓层面,但对于佛的祠奉都只能在寺院内进行。据《晋书》记载西晋末期,石勒在北方建立“后赵”(今河北邢台一带),其区域内有了民间营造的寺院,并把中土敬神的习俗也用在了敬佛上,出现了百姓去往寺院烧香,在家拜奉佛像的情况。

《晋书》载“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等,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魏承汉制,亦修前轨。今可断赵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佛教   晋书   白马寺   中土   达摩   西域   洛阳   源流   印度   祖师   僧人   丝绸之路   东汉   佛像   寺院   习俗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