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古代文化中怎么说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近日接连的雨水,给长江沿岸多地区带来洪涝灾害。但黄河流域及西南一些地区,仍存在着干旱灾情。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各种山川、丘陵、平原、江河湖海等不同地形,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天气状况。以中华大地全范围来看,显然很难准确的认定“雨水多少”。但无论如何,人类总是喜雨的,正如《释名》曰:雨,水从云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而生养。意思就是天地化生万物,皆得雨水的滋润而生养成活。然而一切事物都不可过量,量多损益;此为洪涝之所以为灾的根本

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古代文化中怎么说

洪涝灾害·网络供图


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比例约为71:29,绝大部分是海洋,人类只是生活在不到地球面积三分之一的陆地上。从历史上来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大自然,特别是洪水的斗争史。如我国湖北神农架一带的流传的《黑暗传》唱词中,其先古创世神话,无论人物和地名以及时代,皆是与水有关,像混沌之后就是洪水时期,江沽、幽泉、天河等。即使从世界各地关于上古时期留下的传说来看,都有古代大洪水的说法。对华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尧舜时期大洪水,到大禹治水分九州。当然,洪水发生的原因不一定就是“雨的过量”,但定然少不了雨水的补充。

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古代文化中怎么说

大禹治水·网络供图


那么按照古代天文研究和一些说法,一年中下多少次雨为好?这是本文所要重点要说的问题。当然雨本为自然现象,不应该被过分解读,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记录其发生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农业生产生活,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关于雨的形成,古人这么认为——《大戴礼》曰:天地之气和即雨。《黄帝素问》里近一步解释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出天”。《范子计然》里又说“风为天气,雨为地气。风顺时而行,雨应风而下,命曰: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通,万物成矣”。概括来说,古人认为雨的形成,是地面的阴湿之气被蒸发到天空中,这与现在天文观点是一致的。

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古代文化中怎么说

暴雨来临·网络供图


注意上面提到“雨的次数”,却没有说“雨量”。在古代,并没有特别强调“雨量”这个概念,只说“次数”。这就是因为前面讲的,中华大地各地区对每次雨水的需求量的不同决定的。其实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我国大江大河纵横交错,且直通大海,只要不是集中时间内下雨,使出水量少于入水量,完全可以直接流入大海,而无洪涝灾害。因此洪涝灾害和单次雨量没关系,而是下雨次数集中形成所谓的“水量大”。

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古代文化中怎么说

洪水肆虐·网络供图


东汉充《论衡》曰:太平之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风调雨顺”。京房《易飞候》曰:太平之时,十日一雨,凡岁三十六雨;《春秋说题辞》曰:一岁三十六雨,天地之气宣。这些古籍都明确记载了一年下36次雨为最佳。那么在2020年这样情况,古籍里是否也相关的记载呢?试看《礼记·月令》曰:“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风暴雨总至”。意思就是如果初春的气候像秋天那样,那么百姓就可能遭受大的病疫,而暴风雨也会接连不断的来。这里的“总至”,就是指短时期内的大雨的次数多。

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古代文化中怎么说

愿风调雨顺·网络供图


由于下雨与气候有很大关系。《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始雨水”。这就是气候渐暖,水蒸气开始上升为云雨之现象。到小雪节气前后,水蒸气遇冷凝华为雪。而大雨多发生在孟夏到仲秋之间,这期间是一年中气温较高时间段,也是夏收秋收最需要雨水的时候。一旦这个每年约36次的下雨次数,在这段时间减少或过多,自然就会发生干旱和洪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洪涝灾害   月令   地气   太平   大禹治水   洪涝   水蒸气   礼记   雨量   水量   中华   洪水   雨水   次数   古代   文化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