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说是什么?除了盖天说、宣夜说,它才是古代天体认知的主流

提及古代对宇宙天体的认知,整体来说正如蔡邕《天文志》所言,共有三家,分别是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之前我们讲解了前两种,今天我就来讲“浑天说”。这一天体学说,自汉代开始,是最为史官所用的。尤其是“司天监”结合著名的“浑天仪”来根据天地日月所呈现的现象,用以测定黄道和推算所昭示的国之大事。为何会采用“浑天说”,蔡邕《天文志》说,是因为盖天说从周髀术数,考验天状,多有不准;而宣夜说在汉代就已经失传。

浑天说是什么?除了盖天说、宣夜说,它才是古代天体认知的主流

两种天体学说的图示

关于“浑天说”的形成,从古籍的记载中,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种天体学说出现的很早。如《文耀钩》一书载“高辛受命,重黎说天文,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羲和氏为远古时期专门掌管天文历法的氏族)。而《刘氏历·正问》中的说法是“颛顼造浑仪,黄帝为盖天”,这一说法造成的影响很大。

虽然自汉代确定以浑天说为主流,但盖天说的学说理论依然盛行,直到唐代才彻底被否定。期间一直进行着“浑天说”和“盖天说”两种天体学说的争论。盖天说之所以一直不衰落,主要是因为儒家坚持这一理论,因为盖天说的基础是“天圆地方,天覆盖地”,儒家“天尊地卑”如出一辙,这个源头就是“黄帝为盖天”。当然,这个浑天说产生于三皇五帝时期,并没有实质的文字记载,无从考证,能找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皇览冢墓记》里提到的黄帝乘龙飞天,上至天宫,倒影的天体就像有盖的车,日月悬在上面的故事;但就是这个记载,此书也说明是“好事者言”(就是此书作者听到的传说)。

浑天说是什么?除了盖天说、宣夜说,它才是古代天体认知的主流

落下闳与仪器“天地彻”

而关于“浑天说”的形成,有据可靠的是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来的;同时依据这一学说理论,制造了最早的“浑天仪”。到东汉时期,张衡改造了浑天仪,并一步阐述了浑天说的理论。这一天体论,最初认为的地球是浮在水上,后来又认为地球是浮在气中,因此才可以回旋浮动。由此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不停转动变换位置,认为所有的天球都是浮动的,在其外围还有一个更大的天体。整体看来,正如王蕃《浑天说》中所言“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回如弹丸”。所谓的“浑天”可以理解为“滚滚转动的天体恒星”。

浑天说是什么?除了盖天说、宣夜说,它才是古代天体认知的主流

天球运转·网络供图

《浑天说》一书,设定周天365度589分度145。东西南北方向各具,一半覆盖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因此我们无论什么时候,仰观看到的二十八星宿是半见半隐(只能看到一些星宿,其他的是另一边未运行出来)。随便设定仪器的坐标,用仪器去校验天地的角度,数据是182度多一点,因此这也验证了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同时通过浑天仪测量,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但从地球的人来看,地球不动,相当于太阳在“运转”,这条线就被称为黄道)与赤道(假设地球的南北分界线为赤道)相交时差27度(但在张衡测量中就得出了“出赤道表里各24度”,这与现代科学测定为23度26分基本没差别了)。由此也得知天体“圆如弹丸”。

浑天说是什么?除了盖天说、宣夜说,它才是古代天体认知的主流

黄道赤道交角示意图

我们再把古代的三种天体学说梳理一下,盖天说认为——“天盖地上,天圆地方”,这个学说也有三个不同认知,分别是车盖说(有天柱支撑)、斗笠说和欹车盖(歪向一边的车盖)。宣夜说认为——天无形体,天是无限的,所有的天体运行都是靠“气”,而日月星辰等本身就是“有光耀的气体聚积成的”;这一学说的理论,直接继承了宇宙发端和形成的“先天五气”学说中的“元气论”。浑天说,作为更接近现代科学研究后确认的天体概念,无论是最初认为地浮在气中,还是浮在水中,都概括了天球天体的形态和运转。浑天说之所以成为后世天文和史学家认可的理论,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它有仪器测量作支撑。一是测量仪器“浑仪”,另一个是演示和反映天象运行的“浑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天体   浑仪   儒家   浑天仪   车盖   天球   黄道   赤道   汉代   黄帝   学说   天文   认知   说是   说法   古代   地球   主流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