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人们选择居住地往往是为了更好的生存,通常的标准是低纬度优先于高纬度、低海拔优先于高海拔(热带地区除外)、沿海优先于内陆。

欧亚大陆、澳洲大陆、南美大陆等地区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分布密度图如同中空的贝壳。

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比较适于人类生存。

严寒、干旱等气候严峻的高纬度地区,人口就比较少。极地更是如此。

不过,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北极地区却有不少,譬如朗伊尔宾。


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挪威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是地球上最北的城市,约在北纬78度,有几千人的常住人口。

再往北还有居民,但没有城市了。

这座北极圈内的城市位于一个岛上,有山脉、平原、河流,每年分别有116天的极夜和极昼。

笔者8月抵达,时值极昼将尽。

从奥斯陆起飞约3个小时到达朗伊尔宾。

城市(确切说应该是小镇)只有一条商业街。步行10几分钟就走出城镇,碎石土路蜿蜒通向远方。

徒步山水之间,满目空旷与苍凉。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常住这里?


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朗伊尔宾的存在依赖特有资源。发现煤矿后,采矿业造就了这个城市,并延续至今,这就是为什么唯一的商业街正中间是一个矿工雕塑。

高纬度海洋是鲸群活跃地区,朗伊尔宾自然也成为捕鲸业和炼油的基地,这与南极附近一些岛屿的最初开发模式如出一辙。

人们逐利而来,并定居于此。

自然资源枯竭可能导致初级产业衰落,常住人口也会随之流失。

不过,即使在捕鲸业和炼油业凋零的情况下,朗伊尔宾除了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摧毁,常住人口反而是增加的。

原因在于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成为了可开发的资源。


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朗伊尔宾一年有8个月在冰点以下,地下几乎全是冻土,尸体埋下去都不会腐烂,以致当地政府规定濒死之人必须离开该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不死城”。

恰是这样的特殊环境,朗伊尔宾构筑了一座专门为世界末日准备的“种子银行”——斯瓦尔巴种子库,用于保存数以万计的粮食种子,也被称为“农作物的诺亚方舟”。

种子库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以后格陵兰或者南极洲的冰层完全消融,也不会被淹没。这里保留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科研与教育等产业留住了一些居民。地质、海洋、生物、地球物理等独特的研究对象让这个只有几千人的城市里也可以有大学、博物馆和众多科研机构。

朗伊尔宾每年吸引大量对极地感兴趣的游客或探险者来到这里。

行走在8月的朗伊尔宾,可以看到苔原上簇拥在一起的各色帐篷。

游客也带动了当地的商店、旅馆、酒吧、体育馆、戏院。


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同样是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北极地区,朗伊尔宾的居民却不住爱斯基摩人特有的雪屋。

这既是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也是因为发展水平不同。朗伊尔宾的居民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笔者观察朗伊尔宾的民居有四个特点:

一是民居五颜六色,混杂交错,不像很多城市小区住宅都是统一风格与颜色。毕竟这里有将近4个月的极夜,丰富而鲜艳的色彩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

二是房屋多为大坡度屋顶,因为极地风雪较重,这种设计有利于避免房屋因风力过大或积雪过厚造成的损毁。不少房屋用了大量的木材,来自与岛外的交换。

三是住宅相对集中,大多聚集在山谷里,不少房屋依山而建,有如山城。岛上北极熊比人的数量多,这样的布局可以人熊分离,划区而住,保障居民的安全。

四是房屋大多不高,一二层较多,很少能看到超过三层的建筑。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居民少,不需要高层建筑。城里唯一的医院都只备有个位数的病床。

这些文化景观展示着人类在严酷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规划技巧。

无论在任何环境下生存,人与环境总是延续着亘古不变的生态图画:从不平衡到平衡,再打破平衡去构建下一个平衡。


文化地理之旅5:北极圈里的居民

作者主要经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南开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足迹抵达中国34省市区和世界7大洲


主要著作包括:

《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年

《天命之争》(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1版

《台湾产业概述》(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年

《台湾产业与金融研究》(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台湾财力》(专著)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年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百问》(专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

《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域结构》(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

《闽台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副主编)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年

《台湾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卷》(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

《投资台湾蓝皮书》(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年

《投资台湾指南》(主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北极   南极   极昼   居民   台湾   极地   专著   北京   伊尔   种子   地理   出版社   环境   房屋   地区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