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中的文化视角



身份中的文化视角

每个人活着都有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根据不同场景而发生变化,因此每个人的身份是在不断切换的。


人的行为常常取决于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认知往往受文化熏陶的巨大影响。文化表现在一群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共性。


例如东方文化中,贫困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有义务赚钱养活弟弟妹妹,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很少认同长子或长女到异地工作寄钱回家供弟弟妹妹读书生活的做法,虽然也有。


中国文化对华人的影响无远弗届。他们的身份认知中有明显的中国情怀。


2001年我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一位当地华人工程师请我去他家,一边吃烤肉一边闲聊时政。他问我:“为什么中国大陆不能武力收复台湾?中国大陆财政收入远超台湾,而且如果真打起来,海外华侨肯定站在大陆这边——我至少会捐两发炮弹!”我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他完全有这个能力。我更注意到他已经在悉尼定居了30多年。


2005年我去美国交流访问,一位老华侨陪同我参观联合国总部大楼。当时他已60岁左右,出生在台湾,长期定居美国,从未到过大陆,但国家情怀溢于言表。对中国大陆的来宾充满敬慕,称“复见汉官威仪”,并在席间对国家统一提出若干感人的建议。这让我联想起抗日战争期间,缅甸某女华侨变卖全部家当和首饰,捐给中国政府后遁入佛门,称:“只要祖国胜,我自己饿死是不妨的。”这些国外华侨的国家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身份中的文化视角

与国际间相比,台海两岸虽近,距离实则最远。三毛追求王洛宾去了几次新疆,自杀前给家人的书信中说“我连大陆都去过了”,因为很多台湾人走遍世界(目前台湾有170多个国家免签证自由旅行,大陆有20多个),却受限于当时的两岸政治未曾涉足大陆。台湾近30年虽然传统文化教育大不如前,但基层民众的观念中仍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011年中国大陆开放赴台个人游前夕,我带队赴台全岛调研。在屏东县的一家餐厅吃饭时,老板和老板娘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并请求合照,问说:“听你们的口音,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吧?”攀谈后得知,旅行团很少将团餐地点放在他们这类偏僻餐厅或民宿,因此虽然大陆开放旅行团赴台游已经快三年(此前近60年未开放大陆赴台游),他们却从未见过大陆人。


台湾人身份认同的文化视角还表现在对族谱、家谱的重视方面。2007年我在台湾宜兰县参加一个台湾医师协会的聚餐,主人与我闲聊寻根问祖,得知我家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辽简王朱植后裔,各桌嘉宾过来敬酒时介绍我竟不再提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而是直接称为“明朝皇室之后”,令我哭笑不得,频频纠正话题。


那次餐后,主人带我到北大教授林毅夫长兄林旺松家中喝茶。林家家境不错,但室内装修比较简朴,进屋换鞋,落座寒暄。当时林毅夫虽然尚未任职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却也是名满大陆,不过交谈时林旺松对林毅夫的话题低调甚至回避,其身份认知更偏重在台湾打拼的企业家。


后来2012 年江苏南京第四届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期间,结束发言,会务组派车送林毅夫夫妇与我从会场到宾馆,路上闲聊,林毅夫也不愿谈及其家族,而只谈国家。而夫人陈云英显然比他健谈,从其泅渡大陆的传奇经历到无法回台的现状,身份认知的界限没有太多约束,是另一种文化的体现。

身份中的文化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联合国总部   宜兰县   悉尼   身份   文化   长女   旅行团   台湾   长子   美国   中国大陆   华侨   视角   认知   大陆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