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人文地理学视角2


旅行的人文地理学视角2

笔者摄于青海牛心山

三毛陈懋平曾经写出《万水千山走遍》,以及《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旅行生活相关著作。


后来就有人重走三毛的旅行路线,写出《三毛真相》,批评三毛的故事里虚假内容很多,包括那些匪夷所思、骇人听闻的民俗。


再后来又有更多人评论《三毛真相》,并走访三毛书中所提到的许多地方,肯定了三毛记述的真实性,证明存在那些民情风俗。


如果三毛未曾自诩写作内容的完全真实性,也许就没有后来这些关于其生活经历与见闻真实性的争议。


文学作品并不要求一定真实。三毛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游记。而后来那些人包括《三毛真相》的作者很多都是游记作家。


人们读三毛作品可能是为了获取内心感受,例如纯粹的美感、爱情的伤感、率性的快感。也可能是想了解作者生活及异地风情。


游记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们身临其境的旅行。人们通过文字了解到有那样一些地方、那样一些居民、那样一些生活。


一般来说,人们亲自去旅行的目的,有人为放松,有人为猎奇,有人为购物,有人为摄影,有人为生活,有人为求知。


求知旅行不仅可以是留学培训或访问交流,也可以是自由旅行。人类文明有太多内容可以通过自由旅行观察与思考。


游记作品很大程度上通过真实的描述来满足读者求知的需求。然而所谓真实往往有多个层面。作品不能完全替代旅行。


旅行的人文地理学视角2

笔者摄于青海文昌阁


空间差异性对思维方式产生外部刺激。很多是文字等抽象媒介所无法替代的体验。通常刺激愈多,视野愈广,思路愈宽,理解愈强。


对于空间差异性,旅行者往往会重视哪些内容?


物理视角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城市景观、特产等。


人文视角包括:社会风气、价值观、宗教信仰、语言、习俗、建筑、音乐、艺术、技术、性别地位、体育运动、人口、种族、经济、财富、政治等。


元朝的《真腊风土记》对当时的柬埔寨社会进行了观察记录。有社会结构、语言、经济、政治、军事、风俗等各种描写。按文中所述,早年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几乎如同印加人刚见到欧洲人一样膜拜,“见唐人颇加敬畏,呼之为佛,见则伏地顶礼。”后来中国人去的人数多了,当地人也不再崇拜唐人,甚至开始诈骗和欺负唐人。


唐朝的《大唐西域记》内容涵括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同样既有地理、交通、气候、物产,也有民族、语言、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人文叙述。由于文明发展程度不同,按其记载,很多地区居民“人性犷暴”,“形貌鄙陋,眼多碧绿”,“俗无礼义”,“不知善恶”。


明朝的《徐霞客游记》不仅准确描述了中国21个省市区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自然现象,还对当时宗教文化、产业经济、交通商贸、城镇聚落、少数民族、民情风俗等人文地理内容做了详细记录。


在《游太和山日记》一篇中,提到太和山(武当山)独有的产量极少的皇家贡品榔梅。徐霞客硬是靠行贿让管理者冒着杀头风险给了他几枚属于禁品的榔梅,他用来作为生日礼物去给老母祝寿。“暮返宫,贿其小徒,复得榔梅六枚。明日再索之,不可得矣。”道观主人一再叮嘱他不能说出去,“一泄于人,罪立至矣”。但他还是在游记中写了出来,这是游记作者忠实于游记真实性的本能表现。

旅行的人文地理学视角2

笔者摄于湖北武当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武当山   太和   人文地理学   旅行   差异性   民情   唐人   风俗   视角   笔者   游记   真相   真实性   语言   作品   内容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