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修行视角2


生活的修行视角2

笔者摄于云南丽江玉龙雪山


生活中修行方式可分为外向视角和内向视角。


外向视角以别人的判断为标准;内向视角以自己的衡量为依据。


外向视角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内向视角活在自己的价值观念里。


外向视角适于需要察言观色的行业;内向视角适于独立研究的领域。


外向视角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我这样做,别人(领导、下属、群众、其他国家、后世子孙)会怎么看?


内向视角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我这样做,是否对得起内心?对得起别人?对得起祖宗后代或上帝真主?


外向视角以外在目标为导向


对个人而言,追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赞誉或拥戴。


对国家而言,追求他国和世界的承认、尊重或服从。


对人类而言,追求对其它物种的优势、差异或支配。


内向视角以内在目标为导向


对个人而言,追求自己内心的体验、满意或肯定。


对国家而言,追求自身治理的和谐、平衡及安定。


对人类而言,追求人类文明的发展、丰富和完善。


外向视角往往重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与地位。一生追求自己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力或贡献度。


内向视角往往重视自己的内心体验与真实感受。一生追求自己的举止符合人生目标与内心道德标准。


从学校生活到工作单位,人们往往习惯于外向视角思考问题。外界反馈对自身产生强烈心理暗示。


内向视角则需要先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即使暂时得不到别人认可,最终也会对外界产生影响。


在内向视角中,关注内心更加重要。“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马可•奥勒留)


在内向视角中,现实的残酷不能使其降低自我标准。“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内向视角从内心道德出发,凡事要符合价值标准才做。正确的事情,没有人喝彩也会去做。不正确的事情,天大的利益也不屑一顾。做事的原则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心安理得。


内向视角追求真实的道德体验。谦虚不算美德,有了权力而能谦虚,才是美德;节俭也不算美德,有了财富而能节俭,才是美德;勤奋不算美德,有了自由而能勤奋,才是美德。


内向视角不排斥人生中的高光体验,但提升修养是为了自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外向视角往往追求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重视修养也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


外向视角与内向视角辩证依存,而非截然对立


中国传统文化讲“内圣外王”的修行之道,是试图调和两种视角达到兼具的思想。外向视角应重视“慎独”,防止行为流于表演。内向视角应强调“包容”,避免举止影响沟通。


生活的修行视角2

笔者摄于云南泸沽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视角   孔子   节俭   举止   美德   修养   勤奋   导向   笔者   外界   内心   重视   道德   事情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