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207)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207)

三十七、文明的传承(5)


中国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较埃及和苏美尔文明晚了一千多年。从夏朝开始到周朝的三代中,中国社会经历了王权制度的变迁,但总体上都是以王权为社会核心、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家形态。夏代的王权制度从三皇五帝的部落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政治体制由部落联盟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王室通过血缘上的宗法关系、政治上的分封关系、经济上的贡赋关系与各诸侯之间形成了更加牢固的政治联盟。天子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并建立了官僚体系和专职作战的军队,与部落时代相比国家的机构更为完善。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夏朝建立了刑法制度,这是中国第一部正规的法典。在经济方面,夏朝发明了井田制,并大力发展农业灌溉系统,还根据农事的季节规律编制出了夏历。畜牧业、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目前的考古证据看,夏朝时期文字还没有出现。夏朝的农耕制度使中国开始进入了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模式。虽然夏朝的社会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夏朝的出现为中国社会的进化提供了基本的基因类型。

商朝与夏朝的交替是在国家内部进行的,社会的总体结构没有被破坏,改变的是国家的核心机构。商朝与夏朝一样,采取的是联邦加分封的统治方式,原夏朝方国中商国的君主变为了整个联盟的首领。商朝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典章制度、刑法法规也越来越完备,但这些都来源于夏朝原有的社会基因。商人迷信鬼神、崇拜万物,从事占卜的人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商朝在农业、手工业、纺织、运输等方面规模都超过了夏朝,尤其以青铜铸造技术最为著名,形成了商朝独特的青铜文化。商人在文字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发明了成熟的造字方法,从此历史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商人还发明了用贝壳制作的最早的货币形式,同时在音乐、艺术、医学、天文、数学方面都有所创新。总的来说,商朝的各种社会基因类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为周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周朝是一个将封建文化发扬光大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它建立了完全意义上的封建制度。由于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王权难以控制如此广大的地区,分封制成为较好的解决之道。封建制度建立在以血缘为纽带、父权家长制为根基的宗法制度之上,与之相配合的是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这是周朝有代表性的政治和文化基因。这两种制度在强制性和共识性方面相互平衡、相得益彰。周朝的政府机构已经相当完善,各司其职;军队的规模也前所未有,由周王直接指挥,各诸侯也拥有少量的军队随周王出征。周朝的法律较以前更严密,但大都借鉴前人的成果。周朝的农业普遍推行了井田制,这也是和宗法关系相一致的,农耕的方式并没有实质的变化,只是在农具上做了一些改进。手工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有众多的手工业作坊,号称“百工”。商业贸易则随着手工业的繁荣而同步发展。周朝的经济可以称得上“稳中求进”。周朝出现的《周易》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哲学著作,它用辩证的思想探寻世间万物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运动规律,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之一。周朝在文学、音乐、天文、地理、医学等方面都有所贡献,特别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但同时也预示着政治上王权的衰落和对各诸侯的统治力的丧失。

周朝由于开疆封土,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长期采用封建制,对诸侯的控制力逐步趋弱。当周朝王室自身衰落时,必然导致诸侯势力的崛起,以致出现国内诸侯各自为政、混战不止的局面。最终,西北一个弱小的诸侯国“秦”成长为一个军事强国,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秦朝仍然在原有国家框架内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但它避免了周朝统治者在政权方面相对软弱的做法,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政治、军事、经济大权于一身,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实行郡县制管理。在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并统一了度量衡。秦朝在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变,创建了新型的基因。在军事方面,通过奖励战功、授予爵位的方式调动了平民为国作战的积极性,武器装备也不断改进,使秦国军队成为令人胆寒的虎狼之师。秦朝在法律方面很早就进行了改革,通过变法促进了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秦朝对文字进行了统一和简化,从古体文字向今体文字转变。但秦朝却把藏于民间的百家之书焚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残无法估量。不得不说,秦朝的文化基因是有所缺失的,它可以通过制度进行强制性约束,但难以形成精神上的社会凝聚力。秦朝是短命的,它通过武力方式将中国强行地统一在一起,虽然这种方式也许有点操之过急,效果并不理想,但它的确短暂地实现了统一的目标。秦朝没能给后人留下一个长治久安的朝代,但它给未来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政治方面强有力的基因类型,这一基因被植入中国社会后一直沿用至今。汉朝在接替秦朝后,由于对新制度的信心不足,在郡县制和封建制上摇摆,一段时间采取了折中的态度。面对疆域如此广阔的社会,如果不想回到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已的年代,统治者已经别无选择,只有国家统一这一条路。除了政治基因外,中国社会最为稳固的基因类型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农业经济模式,这一基因在中国社会内部传承了几千年,根深蒂固,其根基难以撼动。只有当强大的工业文明出现后才动摇了传统的农耕模式,但仍然难以消除农耕文化长期的影响力。

生物的进化主要就是指生物基因的进化,进化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来完成。生物基因的遗传大都是单向的和被动的,它们依靠自然选择进行淘汰。社会的进化则更多地表现在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方面。这些精神产物的延续和变革与生物基因非常地不同,它们的传递方式是双向互动的,它们影响的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它们能够快速地选择,主动地实现自我变革。因此,文明传承的方式复杂多样、难以预料,没有规律可循。与生物进化相比,社会进化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原因在于人的意识所发挥的作用在快速增加,最终导致社会进化变得快速、剧烈、不可预测。社会就像一个生命体,不断寻求生长的机会。一个开放的社会,它会不断与周边社会发生基因交换,以实现自我强化的目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它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改良、自我修复来适应变化的环境。前者基因的变化更为彻底,带有一定的革命性;而后者基因的变化属于适度的改良,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由于不同社会的基因进化的方向不同,它们所表现的形态也非常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王权   夏朝   商朝   周朝   手工业   秦朝   上卷   农耕   诸侯   中国   基因   自然   结构   制度   方式   社会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