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221)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221)

四十、轴心文明的内涵(4)


中国的轴心时代起始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周平王东迁以后。东迁意味着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间的争夺意味着诸侯实力的上升。这两者的一起一落导致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社会结构将出现巨变。当社会的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时,社会从属的文化、思想、习俗等社会共识都会随之变迁或者消亡,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周朝实际上延续了商朝的封分制,新的统治者通过重新分配权力和社会财富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此外,周朝所建立的宗法制和礼乐制,对社会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新的朝代实施的政治、经济制度初期的效果是积极的,各诸侯国得以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在西周早期,周天子共主的地位稳定,各诸侯国间实力均衡、相互牵制,较少发生冲突,社会整体秩序良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实力的分化开始加剧,诸侯之间的兼并开始发生。当诸侯的实力上升时,周王室的统治力相应地开始下降。周朝统治者过去所建立政治、文化制度已形同虚设,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遏制诸侯的纷争。此时,儒家思想的出现正是为了维护旧有的社会秩序,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但是,儒家的理想难以阻挡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因为社会重大变迁的发生往往暗示着更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进程是难以逆转的。

当社会发生分化以后,新的结构就会开始酝酿。制铁技术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冲突。新技术的普及打破了王室权力的垄断,使得诸侯国的扩张速度加快。与此同时,对旧的制度和观念的突破也成为发展的契机。谁能够通过变革率先占据整体上的优势,谁就能够获得霸权地位。儒家提倡的“复古”意识在当时恰恰阻碍了社会的变革,因此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同。“发展变革引起了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生活方式和谋生之道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样普遍的根本性变动使人惶惶不安,令人无所适从。它促使人们深刻自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寻求新答案;也促使思想家们重新评估他们各自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主要着重于解决政治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儒家思想处于所有学说的中心位置,“百家争鸣”实际上就是思想界的“战国时代”,各个学派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点关注的既不是宇宙和生命起源的自然问题,也不是个体精神世界的超然境界,而是与社会制度构建相关的传统习俗、伦理道德等世俗问题。他们都积极地将学说思想应用于政治实践中,以证明观点的有效性。儒家思想所提倡就是“学而优则仕”,士学有所成之后应该出来做官,以自己优秀的学识和品格为社会服务,这是儒生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儒家正是以这种指导思想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官吏,它将道德作为“理想政治”的基础。但是在动乱的年代,真正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思想不是带有理想色彩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而是具有强制性和实用性的法家思想。因为当旧制度瓦解后,新制度的建立往往需要强制性手段的帮助,仅仅依靠共识性的做法效率低下,难以达成实际目标。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弱点所在,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此时更是无用武之地。每一种思想都有其优劣和适用范围,例如儒家思想适用于稳定的社会环境,而道家思想适用于战乱结束后的社会环境,法家思想则适用于乱世。法家将君主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制定法律,但不受法律制约。这样法律就成为君主可以随意支配的统治工具,对于民众来说缺少了公正性和利益相关性。西周时期,君主仍要受到封建礼治的制约,而此时君主已经凌驾于任何制度之上,权力集中后产生的自我强化效应展现出一种极端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也最终也毁灭了自我。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对抗自身出现的极端现象,只要极端现象能得到抑制,社会就会在这种反复的对抗中实现进化,否则社会结构可能面临瓦解。

轴心时代思想的迸发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分裂和重组,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要素的变化。虽然各个文明在一段时间内先后出现了一些相似的文化现象,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它们在时空上具有各自的“轴心”,虽然某些群体之间的交流会产生相互的影响,但是它们所建立的文化核心应该说是相对独立的。“因为当时各个文明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其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其各自思想的发展方向也就明显不同。……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这些特征经过此后数百年的发展定型之后一直持续到现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可以说,这一时期人类社会都在发生着一些相似的巨大变迁,社会结构承受着崩溃的压力。生产方式的转型改变了社会的组织形式,新技术的发现和传播不仅造成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改变了权力的结构,社会群体间的相互对抗给人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社会现象激发了新的思想观念的出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最终塑造出一个更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社会形态,而旧的社会形态在竞争中便逐步地消亡了。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轴心时代可以被称作两大帝国时代更迭的间隙,为争得自由所做的休止,带来最清醒意识的深呼吸。”“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在令人恐怖的环境中发展出了富于同情的伦理规范。他们并非在象牙塔里沉思默想,而是生活在因战争而四分五裂的可怕的社会里,那时古老的价值标准正日益消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思想正是人类针对社会环境变化的思考和适应,并将思考的结果转变为未来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和准则,成为协调未来社会运转的粘合剂和润滑剂。在社会的流动和变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人的精神层面正在接受挑战,传统的信仰受到了颠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成为轴心时代的一大特点。关于正义、善良、理性、超脱、痛苦等围绕人的概念成为日常探讨的话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导人们去思考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思考方式。对此,苏格拉底、孔子、佛陀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儒家   结构   周朝   法家   上卷   轴心   王室   君主   诸侯   儒家思想   思想   自然   政治   制度   社会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