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觉得饿吗?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新的解释

血糖和食欲之间的相互作用似乎比科学家们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在进食几小时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仍然会对人们一天中的饥饿程度产生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人在最后一顿饭后4小时内容易出现“血糖骤降”,这是一种延迟的血糖反应,与饭后的血糖水平相比,它是更准确的食欲(和能量消耗)指标。

总是觉得饿吗?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新的解释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血糖水平在控制饥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之前的研究结果没有定论。现在已经证明,与进食后最初的血糖峰值反应相比,血糖下降能更好地预测饥饿和随后的热量摄入,这改变了我们对血糖水平与所吃食物之间关系的看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的数据来源于PREDICT(膳食成分个性化反应试验),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营养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对英国和美国1070名参与者的血糖反应和其他指标进行了研究,这些参与者吃标准化早餐,然后在一天剩下的时间里自由选择膳食,早餐后3小时内设置禁食窗口。

在这个持续两周的疗程中,参与者持续佩戴血糖监测仪,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跟踪他们的血糖水平,并在手机应用程序中记录他们什么时候和吃什么,同时报告他们白天的饥饿程度。

该数据集最终收集了该队列中数万份膳食的信息,表明进食后数小时内的血糖下降(即餐后血糖/血糖下降)与健康个体的食欲水平和能量摄入显著相关,在通常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的条件下。

总是觉得饿吗?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新的解释

研究发现,饭后糖分骤降的大小对饥饿和食欲有如此大的影响,这对于帮助人们了解和控制体重以及长期健康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血糖水平和食欲之间的联系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为人所知,但由于血糖的有效性如何抑制饥饿感的证据不一,科学家们普遍不喜欢这种联系。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化学信号的作用上,比如蛋白质瘦素和其他所谓的饥饿激素。

但是研究小组说,血糖仍然非常重要,研究结果显示,血糖大幅下降的人食欲增加了9%,而且下一餐的进食时间大约提前了半小时,最终在一天中消耗超过300卡路里的热量比那些只经历了轻微的血糖水平下降的参与者要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糖分的下降,在前一顿饭后大约三小时出现一个低点,与参与者自我报告的饥饿感一样,是随后能量摄入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

虽然研究人员承认他们的研究有很多局限性,包括自我报告的结果,以及实验中没有测量食欲激素本身的事实,但研究小组说,他们的结果提供了葡萄糖动力学与食欲和能量摄入之间联系的定量证据。

总是觉得饿吗?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新的解释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方向,可能有助于他们理解驱使他们饥饿的部分原因,并有可能为此做点什么,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

许多人都在努力减肥并保持体重不变,每天只要多摄入几百卡路里,一年下来就能增加几磅体重。

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 · 新陈代谢》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饥饿感   糖分   膳食   血糖   参与者   研究人员   食欲   饥饿   饭后   能量   体重   小组   现象   指标   水平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