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人类文明的起源多跟水源有关,早期人类就是定居在大河流域,才逐渐发展出文明的。海边大江大河边上,一般更容易发展出大型集镇。在古代,出于作物耕种的需要,淡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人员也更加密集。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咸水湖多形成于水流量不丰富的内陆地区

淡水资源是农耕文明重要的支持,但河流伴随而生的流域,分布跟地形有关,河流从地势高的地方往地势低的地方流动。内陆地区因为处于水汽难以到达的区域,降雨量不足很难形成大江大河。这些地方即使有河流汇集,形成的湖泊也多是咸水湖。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咸水湖伴随而生的就是盐碱地,盐碱地很难适合作物生长。流量很大的河流流域,伴随的湖泊大多是淡水湖,而流量很少或者内流的河流,伴随的湖泊则多是咸水湖。中国境内的咸水湖,多是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因为过于干旱,河流本来就少,形成的湖泊就更少了。

干枯已久的“死海”罗布泊即将复活

新疆就有一个很著名的湖泊——罗布泊,这里的水域面积变化很大。历史上曾形成过大型湖泊,之后又完全干涸,周而复始的面积变化,使得这里不适合人类定居。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罗布泊区域也沉积了很多矿物盐。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罗布泊的水来自于塔里木河,这条河流是有名的季节性断流河。因为存在河流断流的时期,降雨量不足的时期,塔里木河就没有更多的水补充罗布泊,罗布泊也就逐渐干涸。原本罗布泊周期性变化的湖泊面积,并没有受到人工干预。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即使是面积最小的时期,罗布泊也没有完全干涸。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疆建设对水的需求量增加,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罗布泊彻底干涸,这里变得毫无生机。本来这片盐碱地不适合人类居住,长不出什么植物,可以算得上没有开发价值的荒地。

然而罗布泊的盐碱地,使得其有了另一种开发价值,这里盛产钾盐。钾盐是制造钾肥的重要原材料,中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对化肥的需求量很大。罗布泊钾盐储量2.5亿吨,开发这里的钾盐能够填补中国钾盐原料补给的缺口。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随着对钾盐的不断开采,罗布泊的地下水被源源不断抽取上来,这些卤水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大片湖泊。罗布泊似乎也回到了曾经水域面积广阔的时期。而这里的钾盐开采完之后,罗布泊或许会重新回到干涸的状态。

看起来是荒漠的地方或许隐藏着巨大的财富

咸水湖的水源补充一般都很少,更不用说罗布泊这种降雨量很少的区域了。罗布泊“复活”或许也是火星的一个缩影,火星上的环境跟罗布泊差不多,表面没有液态水。不过南北极地下却有咸水湖,如果人类想要在火星上建设定居点,开采这些咸水湖很关键。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开采出来的咸水在火星表面形成很大的湖泊,火星表面也会变得不再那么荒凉。看起来是一片荒漠的地方,地下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财富。

不过改造罗布泊相比改造火星要容易得多,地球上还能从其他地方引水。罗布泊地下的卤水抽上来后,同样也会逐渐干涸。如果能够从其他流量较大的河流引水过去,就能使这片地区重新焕发生机。

干枯已久的“死海”即将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开采钾盐没法一直维持下去,寻找新的开发点,才能让这片区域持续保持价值。或许等到人类能够控制天气之后,荒漠地区也将不再是不毛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罗布泊   塔里木河   死海   大河   咸水湖   盐碱地   钾盐   火星   降雨量   荒漠   流域   湖泊   河流   流量   面积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