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为什么唐诗光芒万丈?那是因为唐代群众基础好,有作诗的氛围。白居易把诗念给老太太听,直到老太太听明白为止。唐代一般的歌女都能随意吟唱当时的诗歌名作。有一位姓葛的诗迷因为热爱白居易的诗,居然刺诗纹身,在自己的身上刺了300多首白居易的诗。在唐代,无论体力劳动者、和尚还是歌女都爱诗歌,所以,唐朝是诗的时代。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为什么宋词空前绝后?那是因为宋朝群众基础好,有作词的氛围。据《岁时广记》卷十记载,上元节皇帝赐酒市民,一女子偷窃一个金酒杯被发现,她作词《鹧鸪天》自辩:“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明。”一位市井妇女就能即兴作词,可见宋朝洋溢着多么浓郁的作词的意境。

要改变“创新教育目前是没有地基的建筑”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办法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今天我们之所以缺少伟大的发明创造,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没有创新的群众性基础。根据中小学生—青少年力所能及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逐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一是养成讲学习效率的氛围。因为,管理时间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发现人才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发明创新—思考问题时的两种特殊情况—灵感和急中生智需要提高学习效率,训练思维力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低效率的劳动、治疗“拖延”的毛病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因材施教和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的操作方法,改变创造力的传统测量法的学校成绩的记录方法,变“学校成绩往往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为“学习效率等于学校成绩除以学习时间”。学生利用单元、半期、期末考试,自己记录完成考试的时间,然后根据老师评卷的成绩除以自己完成考试的时间,算出自己的学习效率,然后报给老师做好记录,作为今后比较学习成绩的依据。一门学科,这样重复3~4次,学生就知道了自己每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也就了解了自己的天赋。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教师利用单元、半期、期末考试,记录好自己所教学科学生完成考试的时间,用学生考试所得的卷面成绩,除以完成考试的时间,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就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即:天赋,然后做好记录,作为追踪学生学习成绩发生变化的依据;教师每次在讲评学生学习成绩时,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每组选择2~3名作为代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重点跟踪,重点观察,比较其中的变化。学生学习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可以在讲评学生学习成绩时提出来讲评对比,该鼓励的鼓励,该批评的批评。用以“点”带“面”,以“少”带“多”,润物无声的办法改变我们的教育不看受教育者对象,在低端运行的状况。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二是养成阅读的氛围,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技术基础。创新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做铺垫,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是解决不了创新中发现的问题的。文科需要广泛的知识在社会科学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即:知识创新;理科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自然科学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创新犹如一座金字塔,塔基越宽阔,塔才垒得越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底子打得越宽阔,创新的高楼大厦才建得越高,创新的技术等级才越高。知识和技术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思维力大小。所以,中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多读、多背、多记,为创新打下宽阔的知识和技术基础。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三是养成学习创新基本原理的氛围。创新能力人人都有。创新能力是一种潜能,通过训练可以开发。创新的共性是一种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创新的共同规律是“隔行不隔理”……学习创新的这些基本原理,既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增强我们从事创新活动的信心,从而推动我们走向创新成功。

四是养成开发训练创新品格的氛围。人品差,再努力也没有用。同样,创新品格差,不管你怎么学习创新的基本技巧—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也没有用。创新品格的内容包括目标、兴趣、信念、坚毅、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我们说一个人的人品差,不是说这个人有首先品质—“偷摸扒窃”的行为,而是说这个人在人品方面存在着某种缺陷。同样,我们说某个人创新品格差,并不是说这个人道德品质有问题,而是说这个人在目标、兴趣、信念、坚毅、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当中可能存在某种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以,中小学生从小就要加强开发训练目标、兴趣、信念、坚毅、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创新的核心素养。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五是科技教师在科技课或创新课中,要加强上述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与学科融合,内化为一种力量。

六是学校要在科技课或创新课中加强创新的基本技巧—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学。

上述几个步骤,只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社会就会逐渐大兴发明创新之风,伟大的发明创造,就会逐渐在中华大地上—各中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产生!一批批培养创新人才的名校,就会如雨后春笋,在中华大地上逐渐涌现!中国,定会成为创新的时代!

从教师到学生,方方面面的改变,才能成就良好创新教育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学生   坚毅   方方面面   品格   唐代   宽阔   学科   氛围   成就   成绩   智力因素   教师   环境   基础   时间   方法   知识   考试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