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鸡者有德

作者 孙青松

德州火车站南有一处100平方米临街房,是永盛斋文革后恢复老字号租用的第一个扒鸡店铺。店铺不大,古朴典雅。据传,200多年前,这里曾是德州东郊杨庄一个叫杨有德的人开的扒鸡铺,牌号“五德斋”。杨有德在当地是个传奇式人物,民国时就有人把他的经历编成德州民间戏剧“一勾勾”演唱,故事至今在德州民间流传。

清朝康熙年间,德州东关杨庄有一富户人家,主人叫杨昌盛,年过四十仍未得子,为此他成天闷闷不乐。五十岁那年,老婆怀孕,为他生了个大胖小子,高兴得他一气围着村子跑了三圈,边跑边叫:“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村里人还真以为他得了疯病呢!

老来得子,自然是件喜事。杨昌盛为儿子取名有德,希望儿子长大后,做个品德高尚的人。从此,一家人对这个宝贝孩子视若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说啥是啥,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到手上怕摔着。都10岁了,还吃饭叫喂,夜里叼着娘的奶头子睡觉。这孩子属鸡,可他在吃上有个怪癖,啥肉都吃,就是不吃鸡肉。有德平时游手好闲,打架斗殴,三六九的逃学,还往老师脖子里塞癞蛤蟆,气得教书先生辞职不干了。杨有德成了杨缺德。为这个孩子,一家人愁得没办法。后来杨昌盛想,自己管不了,为何不请个好家塾先生来,让先生管教呢?

杨昌盛很快打听到德州城里小锅市街有一位老秀才,姓吉,名德。吉秀才从年轻就教书,不仅知识渊博,通晓四书五经,对学生管教也很严。据说他的弟子中还出过不少举人、进士呢。只是这几年因上了年纪,辞教在家休闲。吉秀才一生只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喜欢养鸡。他也有个怪癖:只吃鸡肉,其它肉类一概不闻。每天食鸡一盘,饮酒一壶。杨昌盛把请吉秀才当家塾先生的想法告诉夫人后,夫人听了直摇头,连连说:“不行,不行。咱那宝贝儿子不吃鸡肉,吉秀才又偏爱食鸡,师徒相克。”杨昌盛笑着说:“这就是天意。不吃鸡的管教吃鸡的,相克者相成也。”夫人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杨昌盛备上重礼,正式去城里请吉秀才去了。开始,吉秀才坚辞不赴,可等到他把儿子的爱好说了后,吉秀才禁不住哈哈大笑,击掌相庆:“孺子可教,乃老夫知音也!”杨昌盛不解,老先生也不辩,只是提出一个条件:杨家人要为他提供一处闲院,作为书房和鸡舍,他要教书养鸡。杨昌盛一口答应,约定三天后亲自驾车和儿子一起来接吉秀才。

杨家有一处后院,从前老太爷在世时住着,前年老太爷去世了,就一直闲着。五间北屋,院子很大,长满了杂草。杨昌盛叫几个人收拾了一下,安排吉秀才住在这里。

吉秀才来到杨家后,杨昌盛帮他整理好书房,就把儿子叫到先生跟前磕头拜师。一切仪式完毕,先生问他年龄姓名,兴趣爱好,有德挤鼻子弄眼,歪着身子从裤裆里掏出一个毛绒绒的小鸡来,捧在手里对着先生叫道:“爱玩!”吉秀才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地说:“爱玩就好,从明天起,老师陪你一块儿玩。”话一出口,有德高兴地跳起来。可杨昌盛却感到不对劲儿:俺雇先生一来刹逆子野性,二来好好管教孩子念书,可先生闭口不提读书学习的事,还要和孩子一起玩耍,往后有德还不无法无天了?可他心里是这么想的,也不好意思提出疑问。

吉秀才让杨昌盛回去准备些砖瓦和铁丝柳条,然后对杨有德说:“你明早儿赶来,咱师徒二人从明日起就开始编鸡笼、盖鸡舍。”有德听了喜出望外,还和父亲提出赶明儿要搬到先生这里住。父亲怕打扰先生休息,没答应。吉秀才却说:“这样也好,我也有个作伴的了。”杨昌盛看了儿子一眼,低声骂道:“小杂种,看你夜里想奶头咋办?”

杨有德image没失约,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来了,还领着家里几个帮工把编鸡笼盖鸡舍的材料搬到院子里。从那天起,师徒二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先是吉秀才教有德编鸡笼。说也怪,在先生面前,这孩子一时没了野性。他心灵手巧,几天功夫就编成了两个大鸡笼子。接着又盖了三个鸡舍。第五天头上,正逢东关大集,师徒二人赶上一辆小驴车,买回十只母鸡和十只大公鸡。

回到家,有德摆弄着一只红冠子大公鸡,喜得合不拢嘴。先生问他:“有德,看来你也喜欢鸡,可为啥不吃鸡肉呢?”有德想了想,答道:“有一次俺跌倒了,嘴啃到一堆鲜鸡屎上,那味呛得俺呕了一天。自那就不吃鸡肉了。”先生点点头,说:“鸡乃天赐人间之神物,不吃鸡肉的人是违反天意的。”有德听不明白,先生也没再说。晚饭后,先生告诉有德,明天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咱们要和大公鸡来个打鸣比赛。有德本来玩心不散,听到先生说要和鸡比赛打鸣,更新奇了,立时下了保证。

话说等到五更天,院子里的公鸡刚开始打鸣,吉秀才怕有德贪睡不起,本想去喊他,但见有德已经穿上衣服站到院子里了。于是这师徒俩双手卷成喇叭筒子,伴着鸡们的歌唱喊叫起来。人声鸡声混做一团,引得四邻八舍的公鸡也加入了大合唱。早饭时,杨昌盛问:“夜里咋听到有人学鸡叫?”师徒都不做声,只是偷偷笑。

就这样一连三天,师徒俩天天早起学鸡叫,开始有德觉得好玩,到第四天他就熬不住了,想打退堂鼓。先生把他叫到书房,说,“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上课。不过我第一课向你讲授的是‘鸡德’。”有德听了很惊奇:“天下只有人德,这鸡还有德性?”先生点点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人品德高尚,有的人下流缺德。可这鸡集‘文、武、勇、仁、信’于一身,五德俱全。”此时,只见先生慷慨激昂,声情并茂:“你看它— 头顶红冠,鲜亮吉祥。公鸡华冠高耸,火红艳丽,文星高照;脚踏斗距,虎步生风,英勇刚强;见敌应战,威武善斗;专心孵卵,劳苦育子;不贪独食,遇食分享;守时诚信,唤人劳作;打鸣报晓,夜夜不休。真乃天下人之师也!”

有德虽不吃鸡,但自小在自家鸡舍边玩耍,对鸡的习性并不陌生。先生说着,他脑海里立时浮现出一幅幅鸡的画面:鸡舍里,老母鸡正在专心致志孵小鸡;村西小溪边树林中,一个芦花鸡找到一窝小虫子,立即呼唤同伴前来觅食;西关大集斗鸡场上,人们正在为两只血红的大公鸡呐喊助威........还有,他和先生五更天与鸡一同打鸣报时的情景,一一涌现在眼前........

先生见他如此专心听讲,又不时思量,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他站起身来,拉住有德的手说:“有德呀,你天命属鸡,名曰有德,就该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人虽各有专长,然德为先。一个无德无义的人,或官或民,或富或贫,皆不齿于人也。”一席知心话,一场透地雨。先生以鸡喻人,深入浅出,道理深刻,句句珠玑。有德想想自个儿以前的种种行为,感到羞愧难掩。

从此,在先生教导下,有德终于走上正道。他熟读经书,执事明理,孝敬父母,友善乡邻,济贫扶危,乡亲们亲切地喊他“五德先生”。他知道吉先生爱吃鸡肉,还在城里开了个扒鸡铺,和先生一起制鸡、食鸡、卖鸡,吉先生为之取名“五德斋”,并亲书牌匾。杨有德又在迎面墙上挂了一个条幅:“食鸡者有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家塾   德州   鸡舍   老太爷   鸡笼   奶头   昌盛   师徒   公鸡   秀才   鸡肉   品德   书房   儿子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