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看到这个标题会不会有小伙伴质疑——一直在鼓吹科学思维的老郭是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怎么想写这样一篇“脑C”的文章。我是不是出了什么精神问题,还请诸位看完全文再下结论。爆个料,除了科普老郭还是一个业余心理师,下面就请先看下面这个心理学案例: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小明5岁生日那天,父亲给了他50块钱。小明拿着这50块到处招摇,结果被一个染着黄毛的小混混给抢走了,还踢了他两脚。小明回到家,父亲发现50块钱没了。小明因为太小也无法说明白事件过程,就又挨了他老爸几巴掌。

成年的时候,尽管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5岁生日那天发生的事情,但却多了一些特殊的习惯。他不喜欢和5有关的数字,比如5的倍数,对黄头发的人、黄颜色的小动物及黄色的毛绒玩具都有莫名的厌恶。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后来,有一次小明在一次活动中接受了一次催眠体验,说出了自己5岁生日那天发生的事情。催眠师对小明这个儿时的心理创伤进行了疗愈,之后,小明讨厌数字5以及黄色毛绒东西的习惯也就消失了。

在本案例中,尽管成年后的小明忘记了5岁生日那天的事情,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怪癖”,但很明显,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如果您也是一个心理师,类似的案例无穷无尽,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任何一个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的人都知道,数字5和黄颜色和伤害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或者说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小明就是本能地建立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因果和迷信是什么关系呢?

迷信有许多种定义,但不论是哪种定义都会提到,这个概念是建立在错误的归因基础上的。我在前面的文章《科普:对于因果,究竟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原因?》中曾经提到,人类都是好奇宝宝,总是希望能找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迷信可以完美契合填补无知空白的冲动。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我们无法知道身边有很多事为何发生,于是发明了很多理由或手段,设法控制发生的事情,给碰巧跟某件事差不多同时发生的不相关偶然事件设置原因。正因为如此,人类都会有很多谜之行为,哪怕你认为自己不迷信,甚至以迷信为耻,但你有可能仍然会这么做。

比如在参加某项重要考试的时候,你会穿上耐克(因为耐克的LOGO像一个对号)、守在考场外面的家长会穿上旗袍(旗开得胜)。这些都是迷信行为的例子,很显然,迷信并非是一种完全彻底的非理性有害行为。甚至很多心理学家、医学学者、哲学家都有算是认知偏差的固定迷信。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当人类试图建立因果联系的时候,要面临着对经典统计学详细叙述过的两类错误的选择,其一是接受某种不真实的事物;其二是否定某种真实的事物。在犯下第二类错误有可能不利于生存下去的情况下,自然就更倾向于选择犯第一类错误的生存策略。于是,迷信和错误的因果观念就产生了。

人类对于确定因果关系的渴望是强大的,偶然性会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自在。然而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具有欺骗性的,大多数的时候它都是一种直觉,但就是这种直觉甚至可以摧毁我们的理性思维。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巴甫洛夫的狗的条件反射实验,通过简单强化学习建立的这种条件反射,很容易让我们无法区分看待出于什么原因已经在我们脑海中产生联系的多个事物。

以我自己为例,只要在单位的时候,基本上工作不多,但我只要在工作时间离开单位,驾车驶上高速,就会有电话打进来,有一项重要的事情要我去做,或者是我负责的工作出了事情要去处理。

这种巧合的事情发生多了,我甚至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我就是不能离开单位,只要一离开准有事。这样的念头毫无疑问是极其荒谬的,我当然知道不是这样,甚至觉得这样的想法特别脑C,但我的脑子仍然会浮现这个念头。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其实,我离开单位和有事之间本来没有任何关联,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背后还有其它影响的因素。尽管这个例子看起来很荒唐,但其中的道理是真实的:我们建立因果关系的渴望凌驾于我们的自觉理性之上。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迷信行为是自然而且普遍的。包括我这样自认为是理性派,同样都有迷信的倾向。一个受试者是儿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3~6岁的多名儿童首先各自选择一个想要的玩具,随后实验者把一个娃娃拿给他们看,这个娃娃每隔15秒会自动分发一颗糖。拿到足够数目的糖的孩子就可以去兑换自己选中的玩具。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尽管孩子们知道娃娃每隔15秒就会发糖,但他们还是养成了各自独特的习惯动作。有的孩子回去摸摸娃娃的鼻子,有的会对娃娃笑一笑,还有的会对娃娃做鬼脸。这个实验表明,人类试图创造自己能够控制的原因,也希望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行为解释其结果。

建立因果关系,哪怕是错误的因果关系(迷信)仍然会给人类带来某些好处。毕竟迷信确实可以让考场上的孩子们成绩更好,而且没有任何不良后果。进化论的研究也表明,迷信也曾经推动了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今天,迷信变身宗教信仰仍然起到凝聚族群的作用。

说句公道话:迷信不是因为愚蠢,并非一无是处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绝对理性并不总是适应性最强的生存策略,迷信并非一无是处,然而彻底放弃理性思维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参考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抗疫中的表现)。作为一个科普人,我真诚希望我的同行们,在宣传科学的时候,不要用愚蠢和脑C这种词汇去攻击那些迷信的人。

我是@郭哥聊科学,欢迎您的点赞、评论参与、转发和关注。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期待下一篇精彩文章中与您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巴甫洛夫   迷信   都会   因果关系   因果   愚蠢   理性   娃娃   事情   人类   错误   原因   生日   发生   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