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的角度说一下复杂的问题——简述书法(2)

写字的方法

单从字面上理解,书法的意思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至于“书法”之中包含的其它的内涵是后来的事情。比如增加了文化内涵、美学内涵等,这里不一一表述。

单说写字的方法。最初的文字是用硬质的锐器书写的,比如甲骨文、钟鼎文字等,后来的篆书已经是用柔软的毛类的毛笔了,进而到了秦隶、汉隶,已全是毛笔的时代。从现在出土的木简来看,隶书的书写方法及文字字形都没有严格的方法与模版。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写法,变化多端。楚国睡虎地出土的木简与内蒙古居延汉简差别就十分明显,虽然有地域与时代的原因,但字形与写法全不类同。也就是说,文字的书写方法还没有成法。因为秦汉的公文都是篆书为主,一直到了东汉时期篆书才开始退出书写者的视线。从《熹平石经》来看,东汉开始出现规则的隶书字形,也就是隶书书法,或许此时更应该说这是书法出现的起点!

从简单的角度说一下复杂的问题——简述书法(2)

文字书写的方法,并不是单纯的走一条路。虽然隶书比篆书书写方便了,但是人性是趋利的,方便了还想更方便,所以后来就出现了隶书的草体写法,也就是章草。这也是快速书写的需要才形成的章草,同时也出现另一种书体,就是楷书。楷书直接简化了笔画,改变了书写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书法的方法,而是写字的方法。从我的观点看来,楷书之所以流行并发展、而章草难以流传,原因是楷书比章草的书写方法更方便。而且,楷书的字形仍不失文字的象形外貌,章草却已经脱离象形的外貌,成了单纯的文字符号。或许可以这样说,并不是章草不优美,也不是系统不成熟。而是章草过早的出现远远超过时代的步伐,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欣赏与按爱能 力。在文化还没有充分繁荣的汉魏时期,楷书绝对比章草容易学习与辨识,所以不难理解楷书为什么能流传下来,而章草只有少数人学习的原因。

或许会有人说,秦篆有李斯写的《峄山碑》及《泰山刻石》等。此处我们要知道李斯的身份。李斯为秦代丞相,他是代表皇帝书写的,且他是统一文字的直接倡导者,不如把李斯所写的《峄山碑》与《泰山刻石》看作文字规范化、书写统一化的模版。其中书法成分不如祭祀的成分更多,因为《峄山碑》与《泰山刻石》写的都是关于祭山的内容。

从简单的角度说一下复杂的问题——简述书法(2)

汉代人推崇厚葬,碑刻十分丰富。到了汉末,曹操禁厚葬,古人刻碑的习惯就变成刻墓志。所以汉代多墓碑,汉代以后多墓志。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因为碑刻是竖在墓前的,不管写的如何,刻的相对较好。而墓志是埋在墓里的,人们一般见不到,或许是刻工偷懒的原因,所以刻的相对较差。也因此汉碑一般都比较工整,而魏晋墓志相对没有汉碑工整。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魏晋时期楷书刚刚成熟,不可避免会有杂音。况且魏晋墓志中也多有精品。甚至可以说,魏晋墓志是楷书的争鸣时代,难免不会有不足之处。到了南北朝时期,汉魏流传下来的楷书书写方法又演变成魏碑书体。也有人说,魏碑是楷书的一种,这里也暂且把魏碑当成楷书的一种。

从简单的角度说一下复杂的问题——简述书法(2)

说了那么多,我一直提到的是文字的写法,而不说是书法。其实书法也应该如此,就应该是写字的方法。西汉书简多是书写随意,字形不规则,笔画变化较大,常常有夸张的笔画出现,但又不失整体的协调,可以说是书法的开始。现在流传下来的隶书名品全是东汉的作品,各个作品变化多端,几乎全成了现代隶书的标杆与模版。也就是说,真正作为艺术而不是单纯的写字的方法的书法,是从汉代开始的。相较于广大的书写者,还没有充分重视书法,所以除了蔡邕之外,很难见到其它人的书法作品流传。而作为全民艺术的书法艺术,一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才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书法   章草   魏碑   泰山   篆书   楷书   隶书   墓志   魏晋   汉代   字形   写法   角度   文字   简单   方法   时代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