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性的个体哲学之思

在文化被缩减成大众传播媒介时,人们不复孕育与创造,只求在公众面前频繁亮相,作为书斋沉思者的哲学家也有不甘心于默默无闻地在存在的某个未知领域里勘探,而是把眼睛盯着市场,揣摩和迎合大众的心理,用广告手段提高知名度,用“伪学术“来博取“大师“的称号。在这种浮躁的景观面前,深圳的学者王晓华先生以思想的“个体性“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恣态,推出了其哲学力作《个体哲学》(上海三联版)一书,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反响。

个体哲学在西方早已蔚为大观,自笛卡儿确立我思的中心地位起,对个体哲学的建构就渐成西方哲学之主流,我们所熟知的尼采、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等都是建立了不同个体哲学体系的思想大家。与西方个体哲学的发达态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在五·四以后虽然不乏有关个体地位的片段之思,却未曾出现过完整的本土个体哲学体系。王晓华先生认为:“个体哲学体系的缺席乃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本质性欠缺,所谓‘中国人尚未普遍地成为个体’与此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超越性的个体哲学之思

有鉴于此,王晓华先生就一直致力于个体哲学的建构工作,其间的艰辛与忧患难以述说。而目前传统学术规范对考证、转述、解释的片面重视与主流意识形态对发表—出版体制的工具性定位合一,注定了原创性的人文成果难以发表。王晓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在我完成的70多篇论文中,最有原创性的几篇仍在刊物间流浪或沉睡在抽屉里,而60篇相对保守的论文则全部发表了;我于1991年完成的专著《个体哲学》先后被收入数种丛书,但由于其内容过于有探索性而被出版机构否决了”。还是上海三联慧眼识人,经过删改后出版了《个体哲学》一书,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北大哲学教授陈来先生认为:“‘现代化’的意识或隐或显地渗入20世纪许多中国哲学家的‘哲学’观念之中,成为他们建构哲学的重要动力之一。” 王晓华的《个体哲学》同样如此。他通过对个体实践的的细致分析与阐释探讨,提出了“实践、虚践、实在、虚在”的新概念与意义界定。王晓华针对以往哲学大师对精神活动本质的研究方面的欠缺,以“虚践”说来展开他的个体哲学之旅。“精神活动的本质是虚践,或者更确切地说,精神活动就是虚践”,这一原创性的建构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起点,由此我们才真正踏上探讨实践存在问题的宽广而遥远的道路”(王晓华语)。

超越性的个体哲学之思

原创性的哲理探讨离不开新概念的生成,正是借助于“虚践”等一系列独创性的哲学范畴,王晓华的思想触角深入到人类个体生存的深层结构之中,向读者一览无余地展示出了人类个体生存的深层结构之绚丽斑斓的色彩。虚践发生在精神空间中,虚践所创造出的世界的根本特征在于其虚在性——这个世界不同于星云、桌子、原子、汽车、房屋等实在者所组成的世界,而是以实在的物质代码为载体和存在方式的意义世界。这个世界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创生和收留着存在。它在其虚处恰恰指向实在世界之实。

在完成了“虚践与虚在”的概念创生后,王晓华把自己的研究目的最终定义在“人的自由与可能性的边界”。他的“个体哲学”最终向我们指出了“至人”这一理想目标。在他看来,“至人”是人类个体永恒的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达到的,而接近“至人”的“类至人”,才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可能达到的。现实中,个体应以“类至人”为最终目的。成为类至人是艰难的,而保持自己为类至人则更为艰难。类至人时刻有成为非类至人的可能性:缺陷的产生和发明能力的降低都会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类至人应该通过珍惜自己而对全人类负起责任,而类至人珍惜自己的唯一方式是自我超越。

超越性的个体哲学之思

这样的哲学之思在当下无疑是寂寞的,也许真正的思者难免寂寞的命运。但王晓华以《个体哲学》的写作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与基点,为中国当代哲学找寻言说或表达的方式。这是一种承担,承担思想者的重负与良知。在这里,思想者自身的学术重量渐渐显现出来,昭示着对深度的不倦的探勘。借他人的思想事实或经验事实完成作者自己的问题与感受,内中蕴涵着作者自己的理解与意识经验的还原。萨特有云:无数可能的亚当包围了实在的亚当。《个体哲学》正是有着无数的理解可能,它以一种开放性的结构期待着最终的可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尚在路上的书。

大诗人荷尔德林说过:“如果你没钱买一盏灯和灯油,如果你除了午夜到鸡鸣这段时间,在没有别的时间可供支配,那么,你就必须学习哲学。”哲学的精髓在于面对个体和时代问题而产生超越性思想,而不是在消费时代中进入思想的废墟。王晓华所提出的“至人”一说,虽有所独创,但与近代学者王国维倡导的“完全之人”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虽然王晓华的哲学文字晦涩艰深,但你会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真正的哲学。王晓华的晦涩难解后面所隐含的东西要比单纯的晦涩要多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亚当   个体   哲学   目的   思想者   晦涩   这个世界   可能性   本质   学术   体系   思想   精神   方式   时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