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水云间》:日常生活的在场

自周闻道先生倡导在场主义散文以来,散文圈子里议论纷纷,或赞或弹,说法不一。然而无论如何,在场主义的提法可以说是在平静如死水的散文创作的环境里投下了一枚大石头,激起的浪花足以让这个圈子里的人为之侧目,为之沉思。

既有理论,周闻道先生亦身体力行,写下了在场的散文。《遁迹水云间》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写作的68篇散文,庶几从中可以一窥在场主义散文的某种特色。书前有自序一篇,阐述了作者自己的写作观念。内容有五部分组成,分别为“斯水若愚”、“天路与对岸”、“借我一个夜晚”、“天籁的回声”、“来路如烟”。

《遁迹水云间》:日常生活的在场

翻阅其中的文章,大多在天涯社区散文天下里读过。重读之下,还是有一番新鲜感。对散文下定义是个危险的事,譬如所谓的新散文写作,实实在在看不出新在哪里。故尔对在场主义散文一直抱有一种期待,很想看到一种真的散文流派或新风格的建立。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自从这个世界有了人类,散文便如影随形,融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的散文,其实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发现美,发现惊喜,发现被遗忘的人与事。《遁迹水云间》里的文字大都如此,以切身的体验,写下带有个人体温的印记。

《遁迹水云间》:日常生活的在场

“我的神经被什么刺了一下,眼前豁然一亮。不安分的心,像一条跃入西湖的游鱼,钻进了一片温婉迷蒙的水云间,悠然地翔水驾云而去。”随着作者在水云间的思绪,我们抵达了身体、灵魂和语言一起在场的水乳交融之中,感受到艺术独有的魅力。

水云间的发现,让我触摸到生活的温暖。那些以往的理想主义的巨型写作,徒张声势,无一存在之真相。反而是这样草根的世情,打碎了功利主义文学的信条,恢复了“风花雪月”的尊严。“一水间生命如花”、“对一个黑夜的穿越”、“川南的菜花有多美”等篇什逃离了宏大散文的叙事,偏安于一己的喜乐悲欢,这才是真正的在场。

《遁迹水云间》:日常生活的在场

散文是一种发现,发现雨后、风后、云后、雪后、屋后、花后、山后、雾后的千姿百态,在千姿百态的心灵物语里展现作者的日常性情。“田野里的火焰”,透过篇名,我仿佛看到童年就储存在记忆深处的乡村景色。那些过往的人与事,被这个词语重新激活,清晰如昨。

俗话常说: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己的佳。前一句姑且不去讲它,后一句倒是值得说说。文章这东西,其实与旁观者有很大关系。所谓接受美学,既是针对受众的阅读研究。故尔法国批评家圣伯夫即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

《遁迹水云间》:日常生活的在场

”自由的书写乃是散文最大的本质,散文从来不是固定的某种模式。散文的写作题材广泛,几乎可以写尽一切,但万变不离其宗,自由的心态支撑着散文的风骨。闻道兄执于在场散文,包容各种风格,把散文的路子趟开了,让散文贴近地气,保持水土的养分。

人到中年,偏爱那种淡雅自然的笔墨,对于抒情渐于隔膜,遂钟情于周氏兄弟、止庵诸人的随笔,这大概是心境已老,浓艳已非所求。且在清淡自然的文风里流连忘返。风雨如晦,自然不必谈什么奢望,仅是退缩到偏僻的角落,坐听秋雨潇潇耳。手执一卷《遁迹水云间》,“恍若优游乎清荫流泉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大石头   篇什   风雨如晦   如花   地气   篇名   千姿百态   诗人   散文   主义   风格   自然   发现   作者   时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