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换个我更喜欢的。


我是16岁去的澳洲,然后就兜兜转转的哈哈:从墨尔本大学预科转去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预科,本科从建筑设计转到室内设计,现在又转来汉艺,准备0基础申请fashion。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01、墨大预科像在上高中,RMIT预科更像做设计


当初也是学美术学了好几年,也来北京参加过两个月集训准备艺考,但当我回到深圳画室的时候,老师说我的画风“不南不北”,我就有点生气- -因为我就想这样画啊,但老师非要让我改,改得我就很难受= =然后正好邻居家有个哥哥在墨尔本,我就想诶要不我也出国吧,就没多想的也去了澳洲。


所以高二就出国的我,没参加高考,加上现在处于休学状态,约等于在国内现在是初中文凭哈哈。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墨尔本街头


最开始想读建筑,就是单纯觉得建筑很酷。而且因为当时属于文化成绩比较好的美术生,老师会希望我去考清华美院。但我觉得国内限制太多,为了追求更艺术的表达,就去了澳洲,在墨尔本大学读了半年的foundation——但这半年就真的很像在上高中,什么都要学。


数学好几门还有微积分,还要学心理学、文学、EAP英语课…就其实并感受不到自己是来学设计的。可能毕竟是综排很高的大学,会比较注重培养综合能力?要不怎么必修课有drama呢哈哈哈,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了——就是为了给你build confidence,去放飞自我玩儿的。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去NGV看展



比如有个作业就是给所有组都发同样的一篇台词,不能修改,但是要演出不同的场景。还有一次心理课我们拍了黑魔法杀手的故事片,过程也非常好玩儿,总之过了这半年,我真的灰常自信了哈哈。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和小伙伴们



不过后来考虑到RMIT设计是全澳第一,而且本来跟我一起在墨大读建筑的同学也转去了RMIT,我也就说服了自己,转去RMIT的预科上了一年,想着更专注于设计学习,那也是我最快乐且充实的一段时光。


就同样都是预科,RMIT的所有课程都是根据你想学的方向来的:像是principle and element学元素提取和元素设计原理;还有用碳棒去画黑白画,熟悉空间关系的画画课;当代艺术课会去NGV看展然后写论文分析;也有平面设计课做名片logo设计,还有我最喜欢的手工课,我们会去一起捡垃圾,以1920年代为主题,做了未来主义风格的头饰总之就全都是关于设计的,从平面到建筑,从室内到服装,都会做。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关于未来主义的小组作品


然后就这么玩儿着玩儿着,我就感觉自己的兴致距离建筑渐行渐远了。于是大一开学,我就转去读了室内设计。




02、设计就是在做选择


在RMIT的第一节课,老师就说了,“我们要的不是RMIT风格,是你的风格”。顿时我就觉得,嗯,出国是出对了。


不过我在RMIT学的室内设计,并非是想象中的家居办公室之类的软装设计,而是有些玄学——研究虚拟空间、真实空间、网络空间cyber space、太空…总之是空间与人的关系吧。也会做一些策展之类的展览设计。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RMIT酷炫的电影院和我们根据这一空间所做的headwear



比如我们大一的第一个作业就是给我们每个人一个词,然后给10刀让我们去买道具,去表现这个词。我们组抽到的是tension拉力/张力。然后我们就真的是随机做实验,比如把两个人的鞋带捆在一起,我们还去翻垃圾桶捡了盒磁带,然后把带子都扯出来,挂在墙上,这样风吹过舞动的时候也形成了一种张力。(灵感也是来源于看了康石石的文章!那个粘胶带reverse的例子~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如图↑



不过后来最终的成品还是我们公款消费,去商店买了些保鲜膜之类的,然后做了动态的表达试验,可以让我们两个人同时站起来/坐下,形成了一种保持平衡的张力。后来这个实验的照片被学校po在了ins上,甚至后来墨尔本设计周还用了我们这张图,就还蛮神奇的,哈哈。(论刷ins刷到自己是什么体验哈哈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还有一门历史课,就是让我们每周读一本书,然后给一个keyword,再给我们一个墨尔本的地方,根据这3个元素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翻翻那些作业也都是墨尔本这座城市满满的回忆。总之设计课都是非常快乐的。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在维妈拍的作业



那我为什么还想转专业呢?因为还有非常讨厌的一门必修课!叫technical drawing技术制图。哇真的画那个我就很崩溃,上课就是教你每个键啥意思,然后回去就自己画一套图出来,而且同学之间非常卷。


我本身就不擅长这些数学计算类的东西,但是室内设计和建筑都是需要很精准的细节,恨不得图画出来拿给工人就可以直接开始执行的程度。所以相比之下我可能就是,RMIT设计课的培养目标【设计总监】型哈哈,那什么,“设计我都会,具体数据你自己去量吧,然后这个工艺方面,去xxx考证一下,各部门协调就好。”差不多这意思。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在RMIT玩儿的东西



不过我从建筑/室内设计学到的设计逻辑,对我还是很有帮助。因为这期间,老师总是会问我们各种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选?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哪一个是最好的选择?……就让我形成了更细致的设计逻辑,也体会到了,做设计其实就是在做选择,而后形成最优解。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RMIT两大楼,看你怎么选(开玩笑辣,表当真,哈哈



另外,我也不是那种纯·天马行空·脚不落地的人,相比每天看着电脑熬夜,我更喜欢做手工。因为预科时候的朋友有去学Fashion的,我看他们每天上课做的东西就都很好玩。加上我本身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无论什么剧本杀/密室都能戳到我的泪点哈哈哈),每天都灵感满满,服装这个形式可以让我更自由地去表达自己思考的东西。


而且建筑/室内专业对我来说,可能最终就是看到它的渲染效果图,我没有办法去真正地感受它,但是服装可以,直接做出来不说,我还能直接穿上去感受。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一些作业


所以总之,就有点想换专业了。



03、为了作品集项目,我还去了2次西藏


我是在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在知乎关注康石石了,那会儿是各种收藏关于建筑的干货。后来发现诶东家汉艺,还都有公众号,就继续关注了一波,看得越来越多,其实就已经不禁开始关注fashion相关的东西了(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还给我学fashion的同学们安利,哈哈)。


然后我的收藏夹里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建筑的就是那些模型软件作图选址;fashion就是各种稀奇古怪可可爱爱,越看建筑越无聊,越看fashion越心动,转专业的想法就愈演愈烈。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做手工


然后当我开始仔细考察汉艺做fashion作品集的时候,我看到了徐徐!我这一下,这不就全都通了——一年的Gap year,我follow好几年的干货公众号,rmit毕业的徐徐,这不就是现成给我的机会吗?RMIT校内转fashion百分百没问题啊!(虽说现在也有在考虑圣马丁啦,威敏的资源也不错,哈哈哈)


然后就开启了我天天混迹汉艺的日子。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与汉艺吉祥物来福旺财的日常



虽然是0基础学员,但其实我颇有体会:当你真的想学一个东西,是没有人能拦住你的——我买了无数本书,无论是打版还是工艺技巧,就一点点学;每天看着自己的裤子研究,这些线都是怎么缝的,看着视频学,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基本到这一步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因为汉艺的老师们啥都会,你想干啥都能给搞出来,真的是万能哈哈。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我在汉艺



记得过年那会儿我和刘刘视频通话,都能把立裁给搞定,大家细品哈哈。因为刘刘她不是说帮你来做这件事,而是培养你去思考这件事,这样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都会知道怎样去理解这个结构,如何运用基础的东西去表达。


而且我是有些完美主义,会有一些倾向于这个东西不做好我就不罢休。而且对我自己设计逻辑的缜密度也要求很高,每一步都要有自己的理由,不能有漏洞的那种。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厚厚的sketchbook



所以像是有个作品需要用植物去染色,我也是买了书然后各种做实验:哪些植物可以染,要用怎样的工艺,染多久出怎样成色,是要多少比例,不同的形状是先拓还是先染,哪些植物能拓好…


做服装的时候就除了设计调研以外,所有的面料也都是我自己编织、自己染,包括打版,甚至每个扣子的细节我也都要自己动手来。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在做项目



但是经历过汉艺冬令营后,徐徐帮我完成了从一个完美主义者到【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转变,这也是我的一大成长。


因为冬令营强度非常大,方案设计本身就很麻烦,还要做视频,产出许多东西,我就总觉得我做不到最好,那项目我就拿不出手。但是徐徐就一直推着我往前,说你可以的,你就做。先把这个阐述做出来,我们再根据它去做延伸,可以不用那么深入,这样以后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再说了,你要是都百分百完美了,那还要老师干嘛呢?


就好像空间中要有缝隙,光才能照进来,我把自己塞得太满了,反而作品就不够自由了。不如徐徐说的,给自己留一些空间,才更有改进的地方。我就觉得,有道理呢。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不要锁门 放我学习 哈哈



尤其最后2天,我就觉得我根本做不完,但是徐徐就在后面一直给我撑着,说你可以的,然后我居然真的就做完了,导出final版的那一刻我感觉我整个人都升华了哈哈。就好像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真的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一个人在后面支持你,就可以做到。


我初中文凭,上了墨大、RMIT也觉得...还得换

耶!我可以!



所以现在我会有选择地去坚持了——有的事情我依然会很固执地去追求完美,但有的事情,如果放过自己其实会让作品更好的话,我是会放过自己的,哈哈。


总体来说,在汉艺无论是学习、思考能力还是我对于设计、甚至对于自我的理解,都成长了非常多。最后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起来玩吧!!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作品集相关问题,可以私信问问康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墨尔本   未来主义   冬令营   都会   澳洲   作业   预科   文凭   作品集   室内设计   初中   东西   老师   建筑   服装   作品   时尚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