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我是本科上学的时候,一边上学一边在一家公司做设计画插画。画着画着,就觉得自己需要再去看看新的东西。当时其实家里没有太支持我这个想法,所以我就想着,拿一个说得过去的offer回来,证明给他们看。


皇艺没有插画,那我就去伦艺。


于是后来:


我的插画作品登上了ual首页↓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Tate商店里有卖我画的贺卡↓(不过已经卖光了嘿嘿...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这几年来,在伦敦、巴黎、上海也都办了展览…现在也仍然保持着以巴黎为中心,到处旅游走走停停的【在路上】日子。


大家好,我是秃段,也可以叫我段段。嘻。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01、在伦艺坎伯韦尔的日子:修行靠个人


从小一直有随手画画的习惯,上了高中就嚷嚷着要去学美术,大学也如愿学了动画专业。


但因为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那种非常写实的CG动画,自己平时喜欢画的也是那种不太写实的插画,所以就“由动转静”,转身跃进了插画的海洋开始尽情扑腾。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我的插画作品



来到伦艺后,最大的冲击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course leader跟我们说:"我们没有课上的哦”(We don't do class)。有被震惊到(我:??蛤?那我走?


和LCC或者其它学院那种正儿八经的去教室上课不同,在坎伯韦尔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要你自己去找老师说“我要学丝网”、“我们这里有10个同学,想一起学版画,能不能给安排一个workshop”,然后学校就会去给你安排。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你可以从早约到晚满满当当,也可以放空自己,纯粹就是修行靠个人。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我的插画作品



不过在这之下,伦艺的资源还是非常之多的。所以需要大家自己非常主动的去争取、申请,而不是像国内一样等老师给安排。创作的方向也是如此——可能国内的老师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们划个方向,比如做动画就往写实这边靠,然后课程也是按照这个走向来设置的。但在伦艺,你自己的想法是最主要的,老师只是辅佐、引导你去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做得更深、更好。想做什么都可以,个人的局限性并不会那么大。


同时,包容度也很高,会很鼓励学生去做新的尝试。并不会太在意你的技法,或者画得是不是像古典油画那么精致,而是希望你可以用陶瓷也好,电子绘画也好,去把自己的故事讲好,感情传达到位就行。所以从而从思想上,你可以更加大胆的去进行创作。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疫情期间的创作



另外,伦艺也有一个专门帮学生找工作的组织,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会收到他们人工筛选后一对一发给我的邮件。比如我登记面试的时候说了自己不想做bartender之类的,比较希望能做提升技能类的平面设计、插画等工作。他们发给我的就是符合我期望的职位空缺,包括伦艺本身的职位。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伦艺帮忙找工作的网站



我在伦艺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认识了一群很优秀很优秀的插画师朋友。因为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插画这个专业读到MA的人,大多都是对这个东西真的非常爱的人。


上学的时候我们每周都会组织活动,大家一起交流进度、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哈哈。因为当你创作的时候,自己其实会过于沉浸在里面,就难以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当你遇见这些朋友,他们和你有一定的共同的理解与经历,就会指出很有效的帮助,你就会感受到,哎好像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community。(现在大家也都在坚持画画,有人与出版社合作,也有人当独立插画家...



02、在伦敦的日子


要说我在伦敦比较喜欢的地方,野兽派主义的建筑典范之一Barbican Centre可以算一个。线条感非常强烈,很有棱角,特别美。我的毕设THE FIGHT里面酒吧的大门就是从这个建筑获取的灵感。里面的展览我也一直都很喜欢,而且还有一个很漂亮的热带花园。(花园还是免费参观哦,就是开放的时间不太多)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The fight



也可以说是从这个作品开始,我好像有点儿找到了自己的画风。那会儿大概是毕业前的两三个月吧,因为我一直都在尝试不同的路数,画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色彩尝试也是,但总觉得好像有些“多了”,感觉总差点儿意思。


然后就是有一天,对着这个项目,我把颜色调过去之后,突然觉得,哇噻,这个东西对了。这就是我要走的方向。然后就很顺畅的完成了这个毕设作品。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The fight



除了生活在这所城市所看到的灵感,伦敦多元化的环境也为我的自由创作提供了许多“便利”。


比如我的毕设是以drag queen为对象,那么就会涉及到性少数人群。我需要去做很多调研——像是和他们交谈,实际地去看他们的生活等等。这在国内的话,可能就不太容易进行。但是在伦敦的话,我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去接触。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The fight



比如我的同学们会给我推荐伦敦LGBTQ的一些酒吧据点,可以去逛逛看看,或者他们有朋友也在做相关的话题,或者本身也属于这一群体,就会引荐一下大家聊聊。


我的老师对LGBTQ人群了解也很深,平易近人的老师跟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也会推荐一些书给我(给大家推荐Nan Goldin的摄影集The Other side,拍的也很有意思,ual的图书馆可以借到)还有一家书店Gay's The Word,我去了以后发现哇,关于LGBTQ的书从科普理论到BL小说漫画啥类型都有,还会定期邀请作者来给大家讲一讲,整体氛围也都很友善,就觉得,哦豁,有点儿意思哦。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The fight



整体来说,我感觉伦敦或是说欧洲这边的环境,还都是挺注重培养青年艺术家的。所以像Tate之类,都会举行一些open call,大家就可以去投作品,如果被选上的话,就会得到曝光的机会和佣金,而且这个过程中其实你的自由度很大,就也会收获更多认同感。


像我和Tate合作的时候,他们就只是给我一个主题,其它我想怎么画都可以。只要是有我自己独特的风格就行。与伦敦时装学院(LCF)合作也是,他们就只给了我一个非常简单的brief,我中途给他们看了一次线稿,都没有要求我修改,就直接让我去继续上色了。最终版本也只是添加了残疾学生的元素,来展现校园文化。我觉得可以说是给我本身的创作余地放到了最大,我还挺喜欢的。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给LCF画的插画



03、在巴黎的日子


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在巴黎,于是毕业后我就申请了学法语的学生签(在英国申方便很多),跑来巴黎晃荡了哈哈——原来巴黎真的和电影里一样啊:有很多好看的建筑,人们也都穿得很精致,非常以自己为豪。尤其在市中心,很多女孩子涂着很亮的口红,牵一只小狗,踩着高跟鞋戴个贝雷帽,就特别法式。


而且法国人真的好喜欢法棍啊,好像那就是他们的命一样。那种人人每天抱个牛皮纸袋里面伸出来2根法棍的景象,我觉得可能也就是在法国能看到了哈哈。所以那时候来巴黎2个月左右,我就以法棍为主题画了很多插画。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以法棍为灵感的插画作品


因为欧洲对青年的扶持力度很大,很多博物馆都会免门票,租房子也有补助,我就想趁着自己还没太老,把这个福利好好的利用起来嘿嘿。


所以现在我基本上是以巴黎为中心,然后到处去玩。除了旅行路上会用文字记下灵感,日常的话每天也都在画画。


最近是去西班牙玩了一圈,目前备忘录里亚还有二三十个idea没有去落实哈哈哈,好像是很难灵感枯竭(只是头秃hhh)。而且像我现在生活在一个全新的国家,每天看到的东西都是新的,这种不断接收新东西的冲击,也是我非常享受的状态。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用自己走走停停拍的照片做的collage



如今肉眼可见的,我画插画用的颜色越来越强,饱和度越来越高。也是因为我一直觉得,鲜艳的颜色,它的情绪会很强,可以把内在的强烈感情释放出来。


比如讲一个打架的故事,要是用莫兰迪那种淡淡的色调去讲的话,在我看来我会觉得那种色系情感不够强烈。因为打架是一个很激烈的东西,所以我喜欢用比较高饱和的艳丽颜色去讲这么一件事儿。


秃段:伦艺官网右边这幅插画是我的作品

愈发饱和的collage



目前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我觉得伦敦和巴黎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相对来说法国这边的人情社会味道更重一些,做事速度也会比较慢。所以我也在适应着“佛”一点,算是拥抱下不同的氛围吧哈哈。


最后给大家的一点建议就是画插画的话,其实不用很担心技法的问题,也不要去担心风格问题。只要尽可能的去关注你自己喜欢的题材,和你身边的生活,把你的感官“放大”,其实就会发现,平常的日子里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小地方。


总而言之,去感受这个世界吧。它非常美。


果你还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作品集相关问题,可以再去问问康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插画   都会   作品   伦敦   巴黎   欧洲   灵感   很大   颜色   方向   日子   东西   老师   喜欢   朋友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