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前几天,康石石的某位朋友讲了件自己的窘事,说她那天早上想吃鸡蛋,又懒得开火去煮,于是为了省事就妄图用微波炉直接将鸡蛋叮熟,结果可想而知,鸡蛋直接炸开了。

我笑她居然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可突然间想到,“常识”这个词或许有些意思。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惨案现场

因为最近在跟很多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师”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活跃。但是,总是落不到地上,像写玄幻小说似的,为用户编造需求,使用未被证实的科学原理,甚至为市场编造经济规律……

我再细想一下,这不就是缺乏设计师的常识导致的吗?

大部分不合时宜的设计都是因为缺乏“常识”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常识”。而不合时宜的举动多半是违反常识的标志。

像前几天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褒贬不一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最后的压轴节目《Wassai》。事实上,这种现代舞表演的舞台设计确实新奇、前卫,立意也足够,“人类从起源到共生,从矛盾到融合”,但把它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宣传就特别不合时宜了。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Wassai》

而到了开幕式,更是千奇百怪,致敬抗议的现代舞蹈、以及日本队出场的传统风格舞蹈等等……

奥运会的主题是积极、向上,不追求高级,至少要做到雅俗共赏吧。而东京奥运会这套颇有些黑暗风格的舞台操作下来,就很“阴间”了,据说吓哭了不少小朋友。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日本东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这种浮夸的铁灰色人脸气球真的合适吗?”不知多少人点进微博发表过类似的感言,可同学笑完过后,有没有想过,你的设计在内行人的眼中,或许也是如此呢?

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申上Pratt的S同学,之前想做一个有关“特殊人群”的项目,她自己去盲人学校调研前是这样想的 ↓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汉艺 19届学员 S同学 获 Pratt 视觉传达 MFA offer 汉艺 19届学员 S同学 获 Pratt 视觉传达 MFA offer 心得分享

结果现实给予了她残酷的打击。S同学发现盲人的社交圈其实大多都是盲人,就算他们接触了很多视力正常的人以后,也不会产生很深的交流。最后她就改变想法,做出了一个关于无差别交友的App。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汉艺 19届学员 S同学 获 Pratt 视觉传达 MFA offer

所以,“我认为”、“我以为”,远远不及现实来的明白。这就是设计师的常识存在的意义。

设计师的常识

先下一个定义,我认为的设计师的常识,大概就是指,“设计师对人事物的感知/理解和判断!”

衫浦康平如是形容他的设计哲学:

“早年我在做建筑师时,不只是关注建筑的结构,甚至会设想房间墙纸的颜色。我体会到,音乐、建筑、绘画等等都只是设计的一个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让自己的手能够握成一个拳头,让自己的设计具有力量。所以,我还在不断学习。

设计是一门先天的具有交叉学科特质的学科,设计师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具备文化意义,美学、文学和工程学等。

虽然不要求设计师必须成为一个万能的全才,但当你作为外行涉及建筑领域时,不了解承重墙、不了解黄金分割比例,就会容易发生类似于“苏州酒店因为装修破坏承重墙导致坍塌”这种致命错误。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常识对设计师的作用,也许会帮助我们能够快速或精准地感知到周边世界的失败设计,尴尬时刻,以及不合时宜的产品等,这种“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感知人们行为习惯的发展方向,甚至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某些市场趋势,而这些感知,都极大程度的帮助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更极致的体验。

比如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的W小同学,之前做了一个有关健身和运动保健品关系的项目,他认为商店里卖的那些所谓的能量食品,对健身并没有好处,甚至具有一定危害。就上交了这样一份作品集项目 ↓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W同学的废弃作品

后来他的主带老师看了看,直白地告诉他:你这个作品集申不上学校的,重做吧。试问一下,用直接从网上搜集来的数据真的完全可靠吗?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千千万万,像W同学通过收集世界顶级男性保健品牌的数据,再从别的网站收集分析,不一定不是正确的。

但问题是,这些数据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懂医学、懂健身吗?你能分辨出这些数据的真假吗?换句话说,让一个真正懂行的医学生看到你的设计方案,他能认同吗?

所以后来,W同学推翻了自己的作品直接重做,他将项目呈现重点放在自己对于动物肌肉“实验”的过程和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拿到了LCC的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设计offer。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19届学员W同学,获LCC 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设计 offer,最终版作品

如何锻炼自己的设计师常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设计师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拿交互设计做比喻,最初的交互设计来源自“网页设计”这一领域,后来延伸出“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等等。

大多数时候,设计从业者也都是随着一个行业的兴起而前赴后继地投身其中,实际上设计师职能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这代表着对设计师的技能技法方面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而对于设计师的综合素养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这种素养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上,数据分析能力上,同理心以及审美上,也体现在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甚至是敏捷的执行能力以及大局观上。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http://www.101designmethods.com/


1.锻炼“感知”和“判断or决策”的能力

“感知”是满足众多设计元素,从最初的环节(如背景研究、市场分析/用户研究等)抓住各种因素的存在逻辑和内在联系,明确核心关系是什么,最终把握联系的本质。

“判断or决策”是经过最初的环节,我们通过合理的发散与想象会得到一个方案雏形,这个雏形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去论证它的必要性、推敲它的合理性,优化它的不足点,删除其错误或无用的点,去伪存精,打磨出一个好的方案。

好的设计是产品灵魂的集中体现,比如当我们提供某个设计方案时,“合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调研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 https://uxdesign.cc

2.观察-分析-实践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种“常识”是需要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它影响着我们对待事物和设计的理解和看法,并且对我们的认知和决策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关于什么是“美”?什么是极致?怎样是“创新”?怎样是“优雅”?你的每一次实践在不自觉的或者无意识的诠释着你对这问题的答案,这就是你的“常识”,你看不见它,但它总会在你的作品中出现。

而且不同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好比就“按摩”这一项目主题,上文中申到Pratt的S小同学将目光放在了盲人群体这一层面,而Y同学更加着眼于“按摩”这一动作本身,亲身上阵,每周1+1体验极致的享受。连按摩店的老板从一开始的“哪里不舒服?”都逐渐变成了“这次还拍照不?”这种习惯了。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Y同学:“按摩一时爽,天天按摩还是别了。”

在我们开始进行一个项目之前,我们可以先停下来观察一下我们周边的世界的变化。

思考我们关注的商业、技术、社会、文化、政策,我们收集最新事件、最新发展和最新新闻,我们所研究的趋势,是如何可以影响我们的研究领域?如何举一反三?这有助于我们重新界定我们的设计意图。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小心你的设计也变成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汉艺学员Y同学,获 米兰理工、金史密斯、布鲁内尔等院校 服务设计MA offer 关注热点问题:就医难

同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正在改变我们的创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工业、技术、商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并关注他们是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格物致知”的态度,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目标是了解人们(最终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一切事物的互动关系,从我们的观察中提取最有价值的见解(insights)。这将是我们确定设计机会和探索新的设计概念的基础。

如果想了解更多艺术留学&作品集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康石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开幕式   奥运会   东京   不合时宜   盲人   作品集   极致   传达   学员   设计师   小心   常识   同学   项目   社会   作品   数据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