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17世纪对人们来说是个奇葩的时代。在那个年代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古代,医生们显然没有发明X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分子生化检测技术等,当时,全世界的医生都只能借助他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嗅到的,还有尝到的

没错,用嘴尝!借助舌头的感知觉来了解病人的情况,以判断疾病的情况。不排除,一位医生会拿舌头往你的皮肤上舔的可能。但是,显然今天的尝显然口味要重的多。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1674年,英国出了一位名叫汤姆森·威利斯(Thomas Willis)的有名医生。他就在自己的资料中如此写到,“糖尿病人的niao就像鲜榨果汁一样甜美,就好比加入了蜂蜜和蔗糖。”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汤姆森·威力士

威利斯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很陌生。但是,学过解剖学的朋友,都知道大脑里有个血管循环网,叫做“Willis环”。这个名称就是以上面这位仁兄的名字命名的。

威利斯在历史上是一位伴有重要作用的解剖学家、神经学家及精神病学家。但是,显然威利斯没喝过可口可乐,不然他就不会把糖尿病人的niao液用“甜美”来形容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何会这么“联想丰富”呢?可能是某位得了糖尿病的仁兄在野外方便时,意外的发现了蚂蚁对他的niao趋之若鹜。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多不同故事版本,但是蚂蚁对尿的品尝都是事件的主角,这个是基本确定的。

当17世纪的医生们发现这一现象时,他们就知道这尿里面有玄机。而了解它自然需要接触感官,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就并不可少。很多医生,当他们第一次从糖尿病人的niao液里尝到了甘甜之后。他们仿佛就对这种方法坚信不已了。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他们把这种方法视作是“闪耀着的上帝之光”,“糖尿病诊断的福星”。不得不说,西方人做起事情来,是非常认真的。他们研究事物的系统性是出了名的,也难怪“科学”会出现在西方。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医生们的法宝:尿液诊断转盘

就像红酒鉴赏一样,17世纪的医生们,根据niao液的颜色,以及品尝到的niao液味道等形状,将其系统分类,制成了上述这种转盘

于是,这个转盘就成了医生们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了。他们会根据看到的、闻到的、尝到的niao的特点,然后对照转盘上的“标准”,以给出一些基本和诊断的治疗意见。比如,是应该减少糖的摄入,还是增加汞的摄入等等

可能部分朋友看到“摄入汞”看到差异,汞不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嘛?是的!这种剧毒的物质,但是,在古代西方,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疗愈神药。即使到了19世纪,西方人还在自己的日常用品中大量添汞,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检测方式不可思议。其实,中国人也有历史悠久的“尝尿”历史。比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ren尿药用的记录,书中描述取10岁以下健康孩童之尿为佳,称为“童便”,可“滋阴降火;止血消瘀”“劳伤咳血,吐血,产后血瘀,晕血,跌倒损伤”皆可治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本草纲目》的相关部分

健康人的niao确实是无菌的,而且它95%是水。此外,niao确实含有蛋白质、基酸、尿激酶等物质,而这些物质被认为健康的,但是这类物质在niao中的含量基本可以忽略。如果一个正常人的niao中被发现了高量的蛋白质,这在医学上称作“蛋白尿”,是一种泌尿系统(尤其是肾脏)疾病的表现。

niao中当然也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就是人体想排除体内的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尿素、尿酸、肌酐、酮体、胆色素等。

虽然,一次行为并不会对人体一定造成显著的健康损害。但是,它并不应该被鼓励。但是,在某些地方,有些人居然以此当作一种强身健体的养生方法。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人之所以排尿,无非是以牺牲水的方式来排除那些有害物质。但是,逆而为之,又将有害物质重新摄入到体内,自然会加重肝脏等器官的负担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17世纪的医生们为了医学真的是够“拼命”的。他们可能那时还不知道,病人的niao是“最不干净”的。要知道,彼时的欧洲,传染病如梅毒、淋病等疾病是非常普遍的。病人的niao中就含有这些致命的病原体

虽然显微镜已经在17世纪被发明了,但是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还是很后面的事情。说到显微镜,就得提一下著名科学家列文虎克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全名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是一位荷兰人。他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岁为了生计,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里当学徒。20岁时回到家乡经营绸布生意。中年以后被当地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而这份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这样他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做他自幼喜爱的磨透镜工作。

列文虎克在打磨透镜的技术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人。他卓越的天赋,加上孜孜不倦的努力,使得他打磨的透镜显微能力非常突出。

列文虎克一生共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可达270倍。而他则用这些透镜首次发现了微生物。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列文虎克在使用他的显微镜

但是,在细菌等概念被提出来之前,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些恶毒的“小精灵”。所以,又有多少医生因为这样一种行为被“牺牲”了。

当然,彼时的“尝尿”诊断,更多是来诊断糖尿病。但是,糖尿病晚期病人身体极其糟糕,他的尿液不能算是“干净”。

只能说,当时的医生们为了讨好“病人”是真的够卖力的。一般来讲,糖尿病在古代显然是一种贵族及有钱人的专属,因为能吃成糖尿病的人显然是大富大贵之人。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化学元素分析技术

就这样过了一百多年,终于到了19世纪末期,多亏当时化学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只需将niao中的化学元素进行细致分析即可。

于是,医生们也就不用再用“舌头”来感知疾病了。

“嗯...尝起来很健康!”300年前的西方医生钟情此法来诊断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本草纲目   糖尿病   医生   化学元素   健康   糖尿病人   透镜   转盘   显微镜   钟情   有害物质   舌头   病人   物质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