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种最具代表性的鱼种叫虱目鱼,当地人把它誉为“台湾家鱼”或“台湾第一鱼”,大陆俗称“状元鱼”。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养殖历史,它并非是台湾土著,而是由台湾从印尼引进,后来在广东汕头地区也试养成功。在台湾南部,是很多渔民多年来的主要生计来源之一。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名字的由来是笔糊涂账


很多人的此鱼的名字很感兴趣,为啥要叫那么奇葩的名字呢?这和咱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有点渊源。当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南部驱逐荷兰殖民者,但打到一半发现发现军饷不够了,真是愁死人了。迫于无奈只能“以物抵资”,便搜罗当地食材以作军饷。某日晚上郑成功忽然梦见妈祖对自己说后港有好多鱼,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命人去后港捕鱼,果然满载而归。因为郑成功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些鱼,所以就用闽南话问士兵们什么鱼(谐音“虱目鱼”),而旁人以为这就是鱼的名字,于是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温暖的生长环境


虱目鱼是一种暖水性结群类鱼种,因此对生长的环境要求相当高,水温必须控制在16°至39°之间才能保证其正常存活,当水温低于15°的时候虱目鱼的活动能力就会减弱,水温低于9°,它用不了几分钟就会去见上帝。虱目鱼的性格十分活泼,属于群游并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养殖的时候可以配合投喂饲料。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它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鱼体下颌有一个非常明显凸起,两颌间无 牙齿,左右两边的鳃盖膜在腹部位置相连,而与峡部相脱离,身体表面的鳞较小,头部无鳞,背鳍位于 腹鳍后部的上方,基部有鳞鞘。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捕捞正当时


每年春暖花开季节,虱目鱼便从外洋游到台湾海峡东南部进行产卵繁殖,盛期在5月至6月。此时便成了台湾渔民捕获虱目鱼的季节。于此同时,虱目鱼完成了传宗接代,留下大量的鱼苗后,又返回外洋。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100%的利用率


虱目鱼肉质嫩滑,口感细腻,鲜美绝伦,而且吃法也非常灵活多变,红烧、香煎、清蒸甚至熬粥都能将它的优点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一定会让您满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虱目鱼的利用率几乎达到了100%,除了鱼鳃和鱼胆不能吃,其他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料理手法。不过,它最精华的部分是鱼肚,别看它颜色有些发黑,但口感和营养都是very good!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DHA)含量极高,而脂肪含量又很低,所以非常利于吸收,吃多也不会胖。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吃此鱼需要练就一身本领


此鱼虽然口感极佳,但吃起来却特别“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220—260根主要鱼刺,一般人吃不来或懒得吃。但是台南人练就两大本领征服这鱼,很灵活的嘴上功夫及舌尖技巧。要么就是耐心的庖丁解鱼一下子去掉全部骨头,许多长辈都能凭着经验,用杀鱼刀利落将鱼体剖开,并且将主要266根鱼刺剃除,这种剃鱼刺的传统手艺,没有数年功底积累,根本玩不转。


台湾省独有的一种鱼,全身260根刺,脂肪含量低,吃多也不会胖


大家记得下次有空去台湾旅游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这口麻烦的台湾第一鱼哦!

文章来源:地标食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妈祖   不饱和   台湾省   土著   后港   台湾海峡   军饷   鱼种   鱼刺   台湾   渔民   利用率   水温   口感   本领   脂肪   含量   全身   名字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