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浅谈礼的体与用

中国是一个极端讲礼的国度,礼走过祭祀神灵的懵懂期就进入人文主义早萌期,至周公创制周礼开启礼乐文明传统,再至孔子以后彻底走上“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的文化道路。由此中国人的一切生活都濡染在礼之中,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对于礼,我们大多是身处其中而浑然不觉,于是本文尝试从体与用两个维度来对礼的实质做一番探究。

所谓体,就是事物的本身或全部,是内在的根本;而用则是体的外在表现。谈到礼,我们会想到祭祀、礼敬、辞让,会想到各种礼器、礼仪、礼乐、礼典、礼俗、礼法、礼治、礼教、礼节、礼规,如何从林林总总、蔚为壮观的礼之现象中抽象出礼的本质?梁漱溟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是设礼乐揖让以涵养理性,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其中理性为体,礼乐涵养为用。余深以为然。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体用不二,道在伦常,剥析起来并不容易。


为什么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浅谈礼的体与用

这里说的理性主要不是指与感性相对应的认知理智,而是类似于德意志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讲的实践理性,是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体现意志的理性,普遍应用于伦理学和道德实践中。礼的本体就是这种理性,礼以道行,它为我们在现实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行动划定界限,提供标准,指明方向。它的根源和灵魂就是儒家思想所主张的道德伦理。

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社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更是如此,而这种类型社会必靠礼来维系。我们常常用家国同构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特征,而自家到国的同构黏合剂就是礼,没有礼,这个同构体就形成不了,哪一天黏合剂失效了,同构体也就会分崩离析。礼能齐家,再能治国,因为它是别异的工具,它区分亲疏、尊卑、长幼、上下、贵贱,整齐风俗、节制行为,使一切社会关系秩序化,追求的是有秩序的稳定、和谐。典型如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明确在国家和家庭中家长的地位。君不君、臣不臣是怪象,必须肃反。如孔子就曾说:“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怒斥权臣季氏不把当时的国君放在眼里,僭越礼制,按君王规格安排自家舞乐阵列。


为什么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浅谈礼的体与用

通过对人们的规范、约束和引导,礼能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这是礼在中国奇特的社会功能。但礼背后的实践理性的主要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的仁道:“人而不仁,如礼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一切脱离了仁,忘记贯彻“仁”的礼都是徒劳的形式,是与礼的本体相悖的。中华民族的礼教主流并不是吃人的,礼由人情而生,它饱含了恭俭庄敬、向善向上的仁爱仁义,是情理而非物理。这是礼能传承二千多年,主导影响中国社会的内在深层次根由。

例如孔融让梨中的礼让体现的是弟于长的悌道;父母去世要守三年丧礼以报答父母怀抱三年、终身养育之恩;“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强调了即使是国君也要心怀仁德,对大臣以礼相待,表示敬意,这才能得到大臣的忠心侍奉。如周天子无论是对诸侯,还是对孤、卿、大夫、士乃至更低级的故士、虎士、大仆等都要行揖礼,而且是君向臣先施礼,还得是向大臣部下一一行礼,而大伙只要对周王行一次礼就行了。

为什么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浅谈礼的体与用


《论语》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就是说孔子认为礼是反应人内在情感、美德的,这是它的本意,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礼不必铺张浪费用以炫耀,节俭就好;丧礼不用办得十全十美,只要能让人发起哀伤就好;外在的礼要承载内在的道德,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操办礼的场面和风光,而丢失了礼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它的实践理性,那么这个礼就变成了掩人耳目、腐朽僵死的空壳。

当然,中国的礼文化是体用不二的,体不高于用而寓于用之中。礼乐涵养作为礼之用,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包括在民间起到化民成俗的功用,现代企业经营同样看重礼作为管理和营销程序所担负的重要功能。无人无时无处不讲礼,仁、义、智、信、忠、恕、敬、诚等等儒家思想虽重要,但只是一种祈使要求,现实中不这样做的大有人在。然而礼既是应然要求,又是实然存在,不管天王老子、乱臣贼子还是下里巴人,对于礼无不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礼沁进了中国人的皮肤里,刻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里,只是程度分寸的问题。


为什么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浅谈礼的体与用

看一个人有无教养,主要是看其是否知书达礼。旧时对礼的强调远胜于今日,就连《弟子规》这样的蒙学经典要求的规范如:“出必告,反必面”、“进必趋,退必迟”、“冠必正、纽必结” 在古人那基本上是人人照做,而现在从小孩到大人普遍做得不如古人,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教出了什么问题。睁开眼睛,随处可见有人目无尊长,置公序良俗于不顾,关于公交上因让座引发的争执冲突不绝于耳;情侣在公共场合如入无人之境地打情骂俏;不少女孩习惯于把腿子跷在对面桌椅上享舒服;校园里,男生往往一双拖鞋任我行......但礼仪涵养并不是真的不被人看重。相亲的时候,公务洽谈的时候,用人单位面试的时候,不懂礼貌,不守礼仪,缺乏气质,形象不良的人不会受人欢迎,这就是礼的重要性,它是一面明镜,一颗试金石,照出了人性百态,试出了道德修养。礼由心生,外在礼仪礼节做得不好往往也提示此人缺乏仁爱、恭敬、辞让之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礼乐涵养不仅起到充实内涵,提升形象、修炼气质的作用,而且从宏观来看,更能成风化人、和谐社会。这就不得不再提一提和礼并用的乐。中国是讲礼乐伦理秩序的文明大国。古代六经中,以礼道行,以乐道和,即由礼来规范行为,由乐来调和气氛,二者相辅相成,配合使用。如著名的“五声听治”制度,经夏商周三代继承完善,提升为普遍的礼乐伦理与礼乐世道秩序,循环往复,以达“礼之用,和为贵”的境界。“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礼乐伦理通神明、立人伦、正性情,成为了中华文明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为什么礼在中国实成为一个最强大最有力的事实?浅谈礼的体与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国君   中国   孔子   同构   礼乐   涵养   礼节   大臣   伦理   秩序   礼仪   理性   事实   强大   道德   中国人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