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是道德黄金律,您是能将心比心的人吗?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领悟到孔子毕生一以贯之的人生观就是忠恕之道;《中庸》里也说:“忠恕违道不远”。朱熹注释《论语》时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他认为“忠恕”是体和用的关系:忠是本体,而恕是忠的表现和人际之间的相互心理作用。忠已讲过,再来谈恕。前文中我强调过仁是发生在两个及以上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主体间性,所以儒学的核心范畴“仁”在心理层面上一定存在主体间的心理互动,正面来说就是孔子所说的“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解释。“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以已之心度人心。在古代,仁与恕可以互释,以仁释恕,以恕释仁,仁者必恪守恕道。


恕是道德黄金律,您是能将心比心的人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作为被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道德伦理黄金律同耶稣所言“你要别人如何对你,就要如何对人”有共通之处,只是孔子在境界上更高一筹:不求诸人,先求诸己;不问人对己,只求己对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说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它是对恕道更高的要求。总之,恕道就是要在为人处世中不以自我为中心,时时不忘观照他者心理和利益,在言未出、行未动时先想想会不会妨碍、伤害、数落到别人,和对方建立平等、互利、和谐的交互关系。其实,我们现实中许多嗔怒都是因为缺乏宽恕的情怀所致。在与人交往中,适当宽恕别人也是对自己的仁慈,恕道平息了内心肝火,使自己心情坦然舒畅,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博大的胸襟和对他的真诚,绝对是双赢之举!


孔子的恕道是儒学心理学的经典思想,它不仅是古今道德伦理实践的重要遵循,而且对当今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大小经营、公共社交、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更是协调各种重要、敏感人际关系(政商关系、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的不二法门。


恕是道德黄金律,您是能将心比心的人吗?


孔子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即“恭、宽、信、敏、惠。”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中就蕴含了恕的思想。“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人。”人都会将心比心:对别人恭敬,别人也会尊敬你,至少不会侮辱你;对人宽厚,人自然不会挑剔你,就容易得到支持;能信守承诺,别人才敢任用你;能敏锐行事,成就功业,才会得到赏识;对人多施恩惠,收获人心,在需要请人帮你做事的时候,别人才愿意为你效劳。


在古代,执守恕道正反两方面都有很多典型例子。在君臣关系上,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对臣子以礼相待,就是恕道的政治上的应用。虽说君为臣纲,可人都是有尊严的,即便是那些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小人官吏,本心也还是希望被尊重,所以对于臣下给予恰当的礼遇和宽容,是明君贤主得人心之举;反之,则是暴君庸帝失人心之误。


唐太宗李世民不把臣子们看成奴仆,而是视之为朋友,“推心待之”;他曾说,一个君主要将臣子们看成自己的手足,也要将百姓看成是自己的肌肉,手足肌肉,都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君主不可以将之切割,因为一个人必然会爱护自己的手脚,所以太宗也会爱护他的臣子们。因此太宗与臣子们之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如此对待大臣,大臣能不尽心竭力为其效力吗?只有这样的太宗才可能培养出一个一心为新东家卖力(他原是李世民哥哥、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幕僚,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及早动手干掉李世民),冒死向太宗进谏的一代名相魏征吧?而像挖忠臣比干之心的商纣王,猜忌亚父范曾、刚愎自用、残暴杀戮、失信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默许莫须有处死岳飞的宋高宗因为失恭、失宽、失信、失敏、失惠而终失人心,落得一世罪名。


恕是道德黄金律,您是能将心比心的人吗?


在现代社会,恕道的实用价值更是日益凸现。一个人升职当了干部,就自鸣得意飘飘然,对属下颐指气使、呼来唤去,他的属下都会反感他,暗中不给力,那么他的工作就无从开展;我们不管应聘什么单位、什么岗位,首先想想如果我是招聘方,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抛开技术因素,一定是听领导话,执行力强,不轻易将矛盾上交,能独当一面的员工。经营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摸准客户心理,大到国际重大投资项目,小到街头小商小贩,都得迎合客户需求。不少湘菜馆会为顾客提供保温饭盒来盛饭,这一细节正好能让顾客不管怎样也能吃上热饭,获得更好的用餐体验。婆媳关系很关键,处不好家里就会戾气四起。不妨这样想:婆婆应该体谅媳妇每天上班工作的辛苦,在家能帮忙就多帮点;媳妇应该尊敬、关心婆婆,感激婆婆年纪大了还帮自己照顾子女;就没有融化不了的疙瘩。


人人都说将心比心,真正做到不容易。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坚持奉行絜矩之道,凡事多为别人考虑,是善;以心换心,与别人平等互利,各取所需,是慧;于善于慧都应该努力这样做,做得多了,恕道就在心中水到渠成了。

恕是道德黄金律,您是能将心比心的人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将心比心   孔子   都会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   臣子   人心   儒学   属下   君主   手足   大臣   婆婆   道德   关系   黄金   心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