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寻常事

当时只道寻常事

大门外传来敲门声,接着是几声咳嗽,接着是呼喊:“本聪,本聪”的声音。哦,听出来了,是我小学时候的老师,初中时代的校长,张家和老师,张先生,一个耄耋老人。残阳如血,黄昏洒落山村,我曾在先生门下受教,而后出去求学。毕业回来,和先生在一所学校教书育人,共事多年。开了门,我忙请先生进来,他说:“算啦,本聪,你挨我去瞧瞧,我喘得厉害,是不是家里有什么。”我赶紧答应:“好,老师,我马上就来。”然后,先生转身过去,肩有些耸起,走了。我随即摇了轮椅,去到老师住所。庭院,是幽静的,一株柿树,两株石榴。这里,我来过多次,和老师聊过多次天,说过许多话。

师母搬来一把凳子,置屋檐下,让我坐。我说:“不了,我就坐在我这轮椅上,方便些。”先生坐一把高竹躺椅,面有戚戚,背显驼,须发苍苍,目光有些呆板,仍然喘息,说话很费力的样子。院里满是盆花,有杜鹃、山茶、九重葛。客厅里也还摆着一盆夜来香。先生的咳喘,是不是夜来香花粉造成过敏?我闲来乱读书,包括医书,具备一点医药保健知识,先生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会找到我,询问我。我说:“老师,把这盆夜来香移到外面去。”先生扬了声,喊师母:“本聪说了,把这盆夜来香搬出去。”然后又是一阵喘息。我陪先生坐着,天渐渐暗下来,猫咪从屋顶跃下。我询问先生饮食起居,嘱他按时吃药,注意调养,说开了春,气候变暖,一切就会好起来。他断断续续吐出几个短句,很吃力的样子。最后,发了一声感叹,让人听来有些莫名:“这儿子养能了……”又是一阵喘息。我是先生的学生,先生的两个儿子是我教过的学生,情况我多少了解。他们读书成器,现在远方工作……先生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希望孩子多来看看他,陪陪他。毕竟这个岁数,毕竟生病,我的猜测是这样。如今政策好,先生拿着不菲的退休金,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愁的是孩子们哪天回家来。人老了,每一次聚散,都有可能画上句号,可语言能这样表达么。人与人之间,父与子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少吗?我们从父母那里来,父母把我们养大,但真懂父母的……

先生的外孙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结婚宴请,让我去帮收礼,坐桌前当挂笔。先生的儿子从远方回来祝贺侄女,我们也是多年不见了。借机我把他父亲的意思转告他,叫了他的乳名说:“你这次回来,一定要多陪陪你爸爸。”客人进进出出,再深的话不便多说。他年岁不小的人了,应该懂……第二日,我见到师母,问了一下,她告诉我:“父子俩坐一起,话很少。坐到挨晚,开了车赶路上明早的班去。”我忽然想起龙应台的话,母子一场,无非是目送,看着孩子距我们越来越远。先生在乡下从教一辈子,儿子在城市奉献,工作之间不存在交集。偶尔春节回来一趟,客人一般,过完年就走,聚少离多。能说什么,又还能说什么。人是社会动物,唯有交往,才有话可说;唯有懂得,才有话可说。

眼看羊年春节就要到来,我从学校放学回去,听说先生病重。这个“重”意味着什么,我心头一惊,吃了饭赶过去,看见白纸覆了门楣……风很冷很冷,云低垂着,先生走了。我呆呆在门前站了一会。从今以后,我再也见不到我的这位先生了。我坐在轮椅上,双手合十,低头,给先生行礼。

当时只道寻常事,而今也已成追忆。

先生身材魁梧,脸色黝黑,一口白牙,永远的小平头,目光灼灼,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给人严肃严厉感觉。那时学校里没有扩音器材,做广播体操,他站在一个高台上,背望着大家,带领学生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他不断地喊口令,不断地示范,不断地指挥。先生忽然转回头,瞅见有人捣蛋,一声咳嗽——这是他通常发出的批评讯号。全场安静,鸦雀无声。捣蛋学生心怀惴惴。先生走下来,命令声不高,但却是决定有力的,不得违抗的,不敢违抗的,乖乖走到台上去。然后,下面秩序井然,谁也不敢再带三拉四了,谁也不敢再三心二意了,精力集中做操。

初三,我对读书有些灰心,原因是我爷爷在“文革”中被打倒。那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年月。自己感觉,读书再用功,考试成绩再好,仍然升学无望,于是自我放松,退步了许多。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把我叫到办公室,开导了许多话。有几句,至今还记得:“出身不由人选择,道路由人选择。知识学在心里,本事长在手里,不管什么年代,不管哪一个,谁也把你拿不去。”在先生鼓励下,我又回到好好学习上来,又刻苦用功起来。后来,政策好转,考试录取,一班学生仅两人考上高中,我是其中之一。能读完高中,我才可能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才会有后来的我,今天的我。先生不但是我的业师,还是我的恩师。参加工作,我在他手下学教书,他让我做会议记录、写学校总结,整理上报材料,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关爱有加。如今我在教育教学,教育写作上取得成绩,感激先生当年的栽培。

先生退休了,赋闲在家,栽花泼草,颐养天年。我带着孙儿去看他。五十年了,我仍保持学生见先生礼节,我孙儿跟着爷爷给老师行礼。我们师生在一处,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我更多是听先生说。他说自己的童年,赤着脚霜天赶到孔庙里去上学,午餐就一个铜板买10个烤土豆,蘸点酱……说学校,自己最大功劳是给现在的学校筹划下这片场地,在今天,要有这宽的地方,拿着钱也买不到……说他教过的学生,看见他在菜市场买米线,马上跑过来把钱开了…….也说到我,“你是我教过学生的骄傲……”临行,先生抬来摘石榴的竹竿,摘下一兜石榴,让我孙儿提着,带回去吃。

风悠悠地吹,云悠悠地飘。在电脑上,把这些话写出来,我有这个义务,用文字为先生画一幅素描,存于人世。芳草萋萋春又来,窗外是一片长而远的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咳喘   业师   师母   孙儿   夜来香   轮椅   石榴   人选   老子   儿子   父母   老师   学校   学生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