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一、过度依赖网络工具,容易造成“心智残疾”

每天坐车上下班、等车、等电梯、排队的碎片时间里,你会选择做什么?思考、阅读,还是玩手机?

相信多数人的回答都是:“玩手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公交车、地铁上,有些人甚至在工作、走路、开车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地拿出手机,看看是否有新消息。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我们每天要接收几万条信息,平均每隔几分钟就会打开一次手机,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就有几个小时(现在手机上都有使用时长的统计,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得不说这个数据是惊人的。

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让我们能轻松获取信息,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获取难度,但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负面影响。

斯坦福大学通讯学博士福德·纳斯研究发现:在网上不断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远的影响。

纳斯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长期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同时进行收发邮件、回复信息、聊天等任务;另一组是很少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他们会专注于工作。

研究发现,那些长期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他们无法过滤掉与工作无关的事务,会忍不住想玩手机、上网、聊天,或者做其它无关紧要的事情,注意力处于长期分散的状态。他们会启用更多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容易造成“心智残疾”。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有无聊时光,比如等朋友、排队、等车……如果把所有的无聊时间都用来浏览网页、刷朋友圈、看热搜新闻,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被重新编排,患上“心智残疾”,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

一旦大脑习惯了分心,即使在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分心的习惯,无法进行深度工作,自然也达不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二、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工具?

网络工具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它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容易,还能随时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另一方面,网络工具让我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降低了我们做事的专注度。明明知道网络工具会压榨宝贵的时间,我们却无能为力,无法拒绝它们的诱惑。

互联网时代,所有人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工具,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工具,才能避免患上“心智残疾”,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度工作中呢?

1.“任何益处”思维定势带来的危害

相信每个人手机上安装了无数个APP,之所以下载它们,是因为有用,尤其是一些社交软件,让我们能时刻了解朋友们的动态,了解偶像的信息、看到很多有趣的内容……虽然使用这些软件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很多人还会忍不住频繁使用,因为它们能带给我们娱乐、交友、获取信息等益处。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将这种现象称为“任何益处”思维定势

“任何益处”思维定势: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这些网络工具的确带给了我们一些益处,但它们也同时具有致瘾性,不断从深度工作、认真学习的过程中抢走时间和注意力。

抖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相信大家对它的致瘾性都深有体会,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几个小时,一旦打开APP,就会忘记休息、忘记学习、忘记阅读、忘记工作。

除了抖音,很多网络工具都或多或少会让我们沉迷,虽然它们能带给我们一些益处,但往往是弊大于利。

如果想要从网络工具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就要学会摒弃“任何益处”思维定势,合理选择有价值的工具,将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2.利用“手艺人方法”,选择合适的网络工具

在选择网络工具的时候,使用“手艺人方法”会让我们更加理智地选择各种工具,而不是“见好就收”。

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当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任何益处”思维定势认为,任何潜在的益处都可以成为使用某工具的借口,而“手艺人方法”则要求这些益处能影响到核心因素,并且益处大于害处。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经在节目中说,他几乎不用微信,而且他把最好的朋友微信都删了,原因是太浪费时间。对于汪涵来说,微信给他带来的益处远没有困扰多,所以他选择不用微信。如果真有重要的事情,他会选择给对方打电话或者见面详谈,这样交流起来会更高效。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从1990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电子邮件,这一决定让很多人费解。毕竟电子邮件让大家之间的沟通便利了许多,为什么克努特会停止使用它呢?因为他觉得回复邮件太浪费时间,而他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电子邮箱里的各种信息会严重干扰他的工作,所以他选择放弃电子邮件。

无论是汪涵、克努特,还是众多著名的学者、主持人、作家、成功人士,他们对于网络工具的使用都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能带来益处的工具他们都要使用,而是会用“手艺人方法”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益处的网络工具。

如果我们都能用“手艺人方法”来选择网络工具,相信每一位有理想,想在事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职场人,都会从中受益,重新找回专注力,达到深度工作的目的。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三、用好3个方法,避免网络工具带来的负面影响

1.用“二八法则”衡量网络工具带来的收益

“二八法则”,又称为“关键少数法则”,是指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比如,一家公司80%的利润可能只是来自20%的客户;80%的电脑程序崩溃,可能只是因为20%已经发现的电脑程序漏洞……

“二八法则”旨在告诉我们,最重要的20%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所以,明确目标,并把时间花费在重要的事情上,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大学教授的高层次目标有两个,一是成为对学生有帮助的优秀导师,二是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自媒体写作者的高层次目标,可能是成为畅销书作家,或者写出更多爆款文章;销售员的高层次目标,是成为金牌销售……

只有明确了个人职业的高层次目标,才能在选择网络工具的时候,更有针对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习惯利用搜索引擎找免费的解决方案,或者在朋友圈求助,认为这就是最便捷的方式,但职场高手从来都不会这样做。他们的做法通常都简单粗暴——在咨询平台上付费向专业人士求助。

同样是找答案,两种网络工具的影响力却是完全不同的。虽然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或者求助朋友圈好友也能得到答案,而且是免费的,但收获的仅仅是答案本身,内容之间不成体系。而在咨询平台咨询就不同了,行家们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给出中肯的建议,让我们少走弯路,节约了时间,高效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我们要把80%的时间用在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20%的事情上,合理选择能带来更大收益的网络工具,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2.认真对待“一天中的一天”

很多职场人都认为,一天中只有8小时的工作时间值得认真对待,其余时间都可以虚度,比如打游戏、追剧、娱乐消遣等等。

英格兰作家阿诺德·本内特却严厉批评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一天中的每分钟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虽然正常工作只有8小时,但应该将其余的16小时看作是“一天中的一天”,一旦利用好这16个小时,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曾经在问答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那些下班后坚持学习、做副业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利用业余时间来提升自己,对于很多职场人而言,每天努力的时间只有上班的8小时,下班后的时间属于娱乐时间,是不能用来学习和工作的。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拉开职场人差距的,不是工作的8小时,而是工作之外的16小时。

你怎么对待下班后的时间,时间就会怎么回馈你。

与其每天下班后玩手机、浏览网页,不如给自己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比如学习一项技能,坚持写文章,阅读,发展兴趣爱好等等。

时间管理专家张萌,从上中学开始就坚持凌晨5点起床学习,至今已经坚持了20年的时间。这也让她从“学渣”一路逆袭为学霸,并成为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创业者。当别人下班后躺在沙发上追剧、刷抖音、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时候,张萌在阅读、听课、学习、健身,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每天成长一点点,经过多年的积累,她的能力和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时间看得见,每一天的努力付出,每一次的知识积累,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我们逆袭的王牌,指引我们不断攀登人生更高峰。

如果我们在全部的清醒时间,都能给自己的大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状态下漫无目的地玩几小时手机,那么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更加充实,也会更有动力。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3.通过阅读提升专注力

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在他的自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止训练身体也训练精神。专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通过阅读在训练中集中注意力和刻苦工作,我的专注力得以强化,磨炼出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能力。”

科比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专注力,确保他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能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网络工具容易让我们分神,很难专注地工作,而阅读就是一个让我们远离网络工具的好方法,在阅读中找到自我,提高做事的专注度。

阅读不仅仅能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让我们静下心来,保持专注。

那么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持续提升专注力呢?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一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种轻松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微习惯”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非常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

很多人都觉得每天坚持阅读是很难的事情,但如果用微习惯来阅读,就很容易坚持下来。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为了顺利养成阅读的习惯,微习惯的目标要足够小,小到不能被忽视,而且完成起来丝毫没有压力。

比如规定自己每天睡觉前翻一页书,这个动作足够小,小到如果完成不了,就瞧不起自己的程度。但前提是,要在床头放一本书,并且在醒目的位置写下当天的微习惯:“翻一页书。”

相信这个动作没有人完成不了,只需要拿起书翻一页就可以了,完成起来完全没有难度,很轻松就能搞定,每天做一次这个动作,坚持下来也不是难事。

当坚持了两个礼拜,已经养成了睡前“翻一页书”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每晚阅读一页书。”

一页书就几百字,2-3分钟就能看完,这个动作也几乎没难度,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忍不住多看几页。

当这个微习惯养成以后,就可以继续增加难度,每次的微习惯门槛不要太高,因为只有当我们顺利完成的时候,内心才能愉快地接受这件事情,并且愿意一直坚持下去。

随着微习惯难度的不断提升,每天能自觉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这样就算顺利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不要着急,因为事实证明,微习惯的方法是最有效、最轻松的习惯养成方法。

微习惯虽然完成起来非常容易,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外界干扰,在完成微习惯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远离手机等工具,确保处在高度专注的状态,虽然开始完成微习惯的时候,时间非常短,但环境和态度很重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养成微习惯的过程中,也会自觉地远离手机、网络等工具,渐渐提升做事的专注力。

好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身,而习惯的养成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采用微习惯的方法,从一个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任务做起,就能轻松养成阅读的习惯,逐步提升做事的专注度。

沉迷于网络工具,专注力下降?用好3个方法,告别“心智残疾”

总结

互联网、智能手机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将我们的时间打成了碎片,无法保持高度专注的状态,工作效率显著下降,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智残疾”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就要学会远离网络工具,找回做事的专注度,投入到深度工作中,持续创造更有价值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3个方法远离网络工具,成为高效的职场人:

——END——

*作者介绍: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网络工具   专注   手艺人   方法   都会   班后   定势   益处   心智   残疾   事情   习惯   目标   时间   工具   旅游   工作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