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张涵予、袁泉、杜江、欧豪等主演的电影《中国机长》,自开拍以来就广受关注,上映以后,票房更是一路飙升,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高度还原了川航“5·14”事件,现实版的“生死时速“也让大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无法深刻体会命悬一线时,对生命极度渴望的心情。

一、不同寻常的34分钟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次航班从伯明翰起飞,飞往西班牙,在飞行途中,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机长的半个身体迅速被吸到窗外,副机师拼劲全力,让飞机安全降落,机上87人全部安全。

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事件后来被录入《空中浩劫》第二季,这部电影刘传健机长看了很多遍,而他也万万没想到的是,时隔18年,同样的事故会降临在他的头上,而且比5390当时的情况更加复杂。

2018年5月14日早上6点26分,川航3U8633次航班像往常一样,从重庆江北机场准时起飞前往拉萨,早上7点左右飞机进入巡航状态,看着晴朗的天空,绵延起伏的青藏高原,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愉悦,而正当大家享受着美好旅程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机舱内的宁静。

飞机前挡风玻璃突然出现了一道裂纹,随后整块玻璃破裂,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巨大的压力吸到窗外,紧接着机舱失压,仪表盘损坏,无线电失去声音,时速每小时800多公里的飞机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万米高空剧烈晃动。

一瞬间,客舱里陷入了混乱,哭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好在乘务员都受过专业的训练,她们第一时间调整好情绪,帮助乘客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安抚旅客的情绪。

而此时的驾驶舱内,身着短袖制服的机长和副驾驶,身处零下40多度的环境中,浑身被冻得瑟瑟发抖,机长顾不上带氧气面罩,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控制好飞机的姿态,尽最大努力,将飞机安全地飞回去。

仪表盘上故障灯全部亮起,在没有任何数据可参考的情况下,刘传健机长的每一次操作、每个决定都至关重要,对于他来说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和过硬的飞行技能,终于在34分钟后,将飞机成功降落在成都机场,机上128人全部生还。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努力的瞬间,都决定了我们未来人生道路的方向,没有人知道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也没有人能够预测会发生什么,但只要努力做了,尽最大努力去争取了,结果都不会太差。

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万无一失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第一次”的重复

“5·14”事件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如果换做其他机长,能不能将飞机安全飞回?答案不得而知。

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线属于高原航线,地形复杂,飞行难度比其他航线高很多,要求飞行员有过硬的飞行素质,而刘传健就是川藏线上的“王牌机长“,什么时候飞到哪个点,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他都了熟于心,即便同一航线每年飞上百次,刘传健也从未有一次掉以轻心。

对于刘机长来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他会把每一次飞行都当作第一次对待,认真做好每一项检查,一丝不苟地做好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他都熟记于心。

刘机长说:“我的身后是几百名乘客,把他们安全送到目的地,既是我的职责,也是作为机长的使命。”

“5·14”事件中的故障,刘传健乃至其他民航机长,都没有遇到过,因为没有人会想到安全系数很高的飞机,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故。

面对突发情况,刘传健迅速进入状态,他顾不上低温带给身体的不适,每进行一次操作都要在心里反复权衡,要考虑是否会造成更大的危险,怎样操作能够确保更多的人生还,每一秒钟对于他来说都是煎熬。

短短的5分钟,在他精准地判断下,经过下降高度、降低速度、调整飞机姿态等一些列操作,终于飞出高原地带,将飞机飞到了安全的高度。

“5·14”事件发生以后,全国人都认识了英雄机长,刘传健也因此被评为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刘传健的颁奖辞是:“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无一失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唯有成千上万次的刻意练习和深厚的知识积累,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创造奇迹。

三、真正优秀的人,不会停止学习的步伐

高中毕业,刘传健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在飞行学院,他才真正体会到了飞行员的艰辛和不易。

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军政素质训练、文化课学习、飞行技术训练,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每天的学习状态。

每天那么辛苦,他们也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一旦不努力,第二天就有可能被淘汰,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环境中,训练了刘传健超强的学习力、意志力以及专业素养。

飞初教机的时候,因为风险、难度都很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又很高,很多学员中途都选择了放弃,但是热爱飞行的刘传健咬牙坚持了下来。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我爱飞行,我要把飞行学好,要当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几年的辛苦努力,刘传健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空军飞行员,驾驶着战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后来他又成为飞行教员,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飞行员。

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在空军服役15年后,刘传健转业来到了四川航空,虽然在空军已有2700多小时的安全飞行时间,但是面对全新的空客飞机,面对不熟悉的流程和规章制度,面对大量的英文内容,他还是感受到了困难和压力。

不懂的知识就努力去学,虚心请教,和同事反复讨论,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在知识和飞行面前,他精益求精,不报有任何侥幸心理。

刘传健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在生后中可能之能用到10%,那么其余90%的知识用在哪里呢?当别人说不行的时候,你可以勇敢而坚定地说:‘我行!’”

宁愿学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学。”优秀的人,永远不会停止学习的脚步,他们会持续精进,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的高度。

四、危险无法预测,做再多的准备工作都不为过

在飞行学院第一次放单飞的时候,刘传健就遇到了飞机故障,起落架没有放好,飞机不能正常落地,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盘旋、调整,在指挥员的指导下,他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终于将飞机平稳地停在了跑道上。

看着跑到两侧各种保障车辆、工作人员、消防车、救护车蓄势待发,他也终于意识到:“即使平时训练了各种各样的特情,但是真正的特殊情况,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从那以后,每次检查飞机,他都会多看一眼,只要有一点疑问,他都会像机务人员询问。

正如他所说:“飞行不能有半点含糊,只有一丝不苟地把动作做好,才能确保安全。”

对于刘传健来说,无论是战斗机,还是民航飞机,飞行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运行方法、规章制度有所不同,只要掌握了足够的飞行知识、技能,有了足够多的积累,都能顺利地飞下来。

飞行过程中,会遇到无数问题,故障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面对突发状况时,扎实的理论知识、飞行技能、对危机的处置方法,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

以不变应万变,不仅仅是一种底气,更是对自身高标准的要求,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很多平时用不上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在紧急时刻发挥作用,助我们一臂之力。

英雄机长刘传健:以不变应万变,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和高度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为以后的不平凡做准备。

写在最后

职场中,虽然不会遇到飞行事故那样惊险的事情,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平日里打好坚实的基础,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心里承受能力,才能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突破自我,创造更大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就是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存在,当别人都感受不到你的存在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和高度就会大打折扣。

——END——

*作者介绍: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终身学习者,每天分享职场、成长故事。生活不易,成长要继续,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机长   拉萨   高度   努力   以不变应万变   飞行员   航线   空军   故障   技能   飞机   价值   事件   情况   英雄   生命   知识   旅游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