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一、低质量的输出,只是在浪费时间

前几天看了一期《非你莫属》,其中一位女选手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图片来源于节目《非你莫属》

这位选手的履历很光鲜,很让人羡慕,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气质好,但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却暴露了她最大的劣势,也因为这个劣势让她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导师问她:“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她说:“我平时喜欢阅读,写读书笔记。”

导师问道:“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吗?”

她说:“吴军老师的《见识》。”

导师:“这本书我也看了很多遍,能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吗?”

这位选手支吾了半天,对着导师说:“老师,这本书有些难度,我能换一本书吗?”

导师:“当然可以。”

这位选手就换了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她说:“这本书很好,读完我很受启发,学到了很多知识。”

听完她的一番讲述,这位导师说:“你知道自身的劣势在哪里吗?那就是不懂得如何高效学习,你喜欢阅读,也写了很多读书笔记,但你却说不出书中的核心观点、具体有哪些收获。如果阅读、学习只是用来炫耀的资本,那么你就选错了方式,与其花时间低质量地输入输出,不如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看完一本书、上完一门课,别人让谈谈收获,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书(课程)很好,对我的启发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但如果让谈谈具体好在哪里,心里就没了谱。

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每次上课都会非常认真地记笔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一节30分钟的课,我记笔记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看着笔记本上用各色笔密密麻麻记录的笔记,就很有成就感。花费了那么多时间记笔记,理应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但我只能记住极少的一部分知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时不时地翻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也输出了大量的笔记、心得体会,但是为什么不能说出个一二三,解决不了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呢?因为我们都在重复进行低质量的输出,看似很努力,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并没有真正“走心”,收获自然很小。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古典老师在《跃迁》一书中说到:“输出倒逼输入。”很多人都错误理解了这个概念,以为任何形式的输出都能倒逼输入,其实不然,只有高质量的输出才能真正倒逼输入

二、用好4个方法,人人都能成为高质量的输出者

知识输出,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目的是为了检验知识的有效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输出力就是对知识再创造的能力。

不少人都陷入了低质量输出的怪圈,画了很多思维导图,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写了很多心得体会,但就是看不到学习成果,不但没有倒逼输入,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如何提升输出力,成为高效的学习者呢?掌握以下4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向高手一样,真正做到用输出倒逼输入。

1.对标行业大咖,持续精进

青年企业家张萌提出了“7个人物法理论”,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一个本年度要修炼的硬本领,然后为自己找7个榜样人物,每个榜样人物身上都具备你要修炼的硬本领,然后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提升自身的能力,努力向榜样人物靠近。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选7个榜样人物的时候,既要有短期的奋斗目标,也要有长期的奋斗目标,比如1个是终身努力奋斗的目标,3个是5-10年内要赶上甚至是超越的目标,2个是5年以内要实现的目标,1个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可以超越的目标。

比如你想在3年内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讲师,为此你也找到了3个榜样人物,一个是具备强大的演讲能力,一位是行业优秀的讲师,一位是业内金牌讲师。

第一年,你需要掌握演讲技能,那么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你就需要学习与演讲相关的所有知识,并且进行刻意练习,努力提升演讲能力,不断缩小与榜样的差距。

当演讲已经成为了你的一项硬本领以后,你就要学习怎样讲好一门课,这时候你就要分析榜样人物具备哪些能力,每节课她是如何准备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员的,讲课的风格是什么样的?逐项进行刻意练习,不断提升讲课能力,如果你的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认可,那么你就实现了成为讲师这一目标。

第三年,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那么你就需要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向金牌讲师学习,反复复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和榜样之间的差距,逐步向着优秀讲师的目标努力。

在7个人物法理论的支持下,张萌萌姐每年都在快速地成长,她的榜样人物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都成了领域内更厉害的人。现在她的能力和成就,早已超越了曾经的榜样,如今的她已经能和女神杨澜同台做访谈了。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张萌和偶像杨澜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行业大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找准方向,努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持续精进。

对标行业大咖的好处,一是看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二是看自己的成长进度是否合理。

那么优秀的人都是如何高效输出,实现人生跃迁的?秋叶大叔在他的新书《高效学习7堂课》中提出了输出的7种模式,越优秀的人,选择的输出方式难度越大。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学习的7种输出模式

在各种APP、手机的帮助下,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记笔记了,看到有用的内容就用手机拍下来、收藏在微信中,或者存储在各种APP中,想着有空的时候再看,而这些知识或者素材都逃脱不了一个命运,那就是被我们永远遗忘在手机的某个角落里,再也不会去翻看。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放在今天,就可以理解为“不做笔记不读书、不听课……”。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之所以用手记笔记,是因为在写的过程中,我们的手、脑、眼、耳会被同时调用起来,注意力会更集中,有助于思考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也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用思维导图做输出,比记笔记难度稍大一些,因为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别人的思维框架,同时还要用最精炼的词语、语言提炼出核心内容,非常锻炼一个人的总结、概括、理解和思维能力。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解读文章不是简单地写心得体会,而是针对别人的观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同时将生活、工作中的案例带入分析,在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对知识也进行了更高质量的输出。

比如学习了新媒体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后,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去操作,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如何拟标题、如何选素材等等,文章发表以后会有一定的阅读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的反馈,我们会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写一篇总结文章,将自己的收获以及思考进行输出,对知识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学会的最高标准是会教。

我周围有很多朋友,经常会在读了一本书,或者上完一门课程之后,举行一场线上或线下的分享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周围的人,如果讲的内容逻辑清晰,别人很容易就听明白了,而且能解答他们的疑问,就说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透彻。

向他人做分享是一种高效的输出方式,在讲解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回过头对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和总结,做更深层次的吸收和理解。

做分享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检验了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和想法,会督促我们回过头重新梳理知识,这样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能做到在任何时候轻松调用所学的知识。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内化实践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观点,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比如在学习了番茄工作法以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就给自己设定一个个番茄钟,在当下的25分钟内,只专注于一项工作,完成以后再做其他事情。开始实践的时候,可能会有些难度,因为很难保持专注,总是忍不住想看手机或者找人聊天,但是随着对方法的熟悉,会发现工作效率确实高了很多,执行起来也更加容易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知识用在实践中,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进而去学习更多相关的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复盘文章不同于解读文章,解读只是结合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而复盘文章,则是在实践以后,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写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对问题的思考。

比如在用了一段时间的番茄工作法以后,发现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专注度也有所提升,但是不知道如何协调临时工作和计划中的工作,那么在写复盘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写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自己协调不好临时工作和计划中的工作?是哪个环节没做好吗?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情况?

带着实践后的理解和思考去复盘,比简单地写学习总结质量要高很多,因为已经加入了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入也更透彻。

课程研发包括做培训课程或者编写教材,进行体系化输出。

进行课程研发,是学习者对自己最高要求的倒逼,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从输入者彻底转化为输出者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设计别人能够理解的知识和内容,让别人能够学会并且有所收获,这样输出的内容质量是最高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2.带着问题高质量地输入

秋叶大叔说:“带着问题学习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出好问题能激发出好答案。”

很多高手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都会先根据目录、大纲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找答案,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输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对即将学习的知识、领域先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体系,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目标地充实完善。

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快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更加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入,避免花了很多时间,却只是学到了一些表面知识。

很多人都有过向行业大咖咨询的经历,多数人的做法就是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后,被老师的思路带着走,之后再做总结、复盘,完全是被动式地吸收知识。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约咨询”变为“约访谈”,自己事先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以采访者的身份与大咖进行交流,让他们依次回答我们的问题,化被动为主动。访谈的过程不但解答了自身的疑惑,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大咖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收获的将是成倍的知识。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3.通过列清单,提高输出质量

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提到,医疗行业为了避免手术流程失误而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引入了清单管理的概念。完成清单表上的一项工作,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工作,这个小小的清单,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清单思维就是把细节量化,然后再标准化,无论是谁,都能用这个清单进行高水平的输出,避免出错,提高输出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文章发表之前,我们常常要对文章进行审核、校对,那么怎样对文章进行审核呢?

第一步:看改结构。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整篇文章是否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

第二步:看素材。素材是否能很好地证明你的观点?有没有更好、更合适的素材?

第三步:看用词。有没有过于专业,不易理解的词语?表达是否简洁明了?有无错别字?

第四步:看标题。标题是否紧扣文章主题?有没有敏感词汇?能否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第五步:看结尾。结尾是否进行了点题和升华?能否引人深思?

有了这个审核清单,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按照清单上的内容,快速完成对文章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呈现给读者的是更高质量的文章。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变成人人都能标准化执行的程序,才是高质量的输出,这也是具备清单思维的高效学习者,需要随时思考的问题。

4.带着目标成果去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与其盲目地学习,不如带着目标成果去学,学完就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01 用于个人求职晋升或者各种评选

我们努力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升职加薪,每个岗位对员工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能力、职称、业绩等等,为了能够尽快实现目标,大家都拼尽了全力。

如果在努力奋斗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尽可能让学习目标和岗位需求相统一,争取在学习的过程中产出可利用的成果,让学习成果不断积累,最后实现晋升的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习收获的成果与目标相一致,输出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实现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02 用于解决某种特定的问题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找方法去解决,学过的内容直接用来解决问题,既学到了知识,也解决了问题,能够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临时需要做一份工作汇报的PPT,那么就可以直接去专业网站搜索,找到一个与主题相符的模板,然后将内容填充进去就可以了,在这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工作中的问题,还学到了与搜索相关的技巧,也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和输出。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的,尤其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然后直接进行输出,快速解决问题。

03 用于变现

学习不都是带有功利性的,但如果能够通过学习赚钱,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很多人学习写作是为了多掌握一项技能,或者是想记录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有些人学习写作就是为了赚钱,他们会研究一些平台的调性、平台文章的整体水平、对作者的要求等等,然后带着这些目的去学习,等到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在平台上投稿、发文章,赚取稿费获得收益。

将自己的学习产出和别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结束以后,甚至是学的过程中就能创造价值,产生收益,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努力的时间和路径,以此来倒逼自己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输出就能倒逼输入?不要再用低质量的输出,掩饰高质量的努力了

总结

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地输出了,却收获甚微?因为多数人都在重复者低效率的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输出,如果没有掌握高效的方法和技巧,无法确保质量,付出再多努力都只是徒劳。

高质量的输出才能真正倒逼输入,不要陷入“低质量输出”的误区了,学会4个高质量的输出方法,不但能够激励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指引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奋斗,取得更好的成绩。

——END——

*作者介绍: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努力   质量   目的   高效   讲师   榜样   清单   思维   目标   能力   时间   笔记   知识   旅游   工作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