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元旦那天,闺蜜在朋友圈晒了她在2019年看过的100本书,还附了一本厚厚的摘抄笔记,朋友们都各种羡慕,励志要向她学习。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闺蜜去年参加了一个大咖的读书会,社群里面全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每年的阅读量都在100本以上,在这些人的激励下,她每天都会坚持阅读1-2小时,每当她累了想偷懒的时候,就会看看群里大咖们的分享,瞬间会动力满满,再累也会完成阅读任务。

看着她那么拼,我也是备受鼓舞,心想:“如果我也能有这么大的动力,每年阅读几百本书,该有多好!”

我问闺蜜:“一年读了这么多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闺蜜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拓宽了视野,看着厚厚的一本摘抄笔记,我就很有成就感,但不知道为什么,合上书以后很多内容都记不起来了。”

互联网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大咖,无数人都想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于是大家纷纷向大咖们学习,人家每年读100本书,他们也要读100本书,每天下班后熬夜看书学习,摘抄了很多名言警句,记录了大量的新知识,但到头来能记住的内容少之又少,自身能力也没有提升,工作生活还是一团遭。

为此,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概:“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多数人都以为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是正常现象,认为我们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但是大家好像忽视了一个问题:记不住书中的每一个字不要紧,但是压根不记得书中说了什么,不记得自己从中收获了什么,怎么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作家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指出,看完书记不住内容,不是记忆力的问题,也不是将知识内化了,而是多数人都运用了低效落后的读书方法,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一、“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对内容的简单标注和摘抄

从小到大,老师都教我们一个传统的阅读方法:看书一定要做标记,重点内容要划出来,好的语句、段落最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于是很多人就养成了划重点的习惯,他们会用笔在书中勾出重点内容,做各种标记,笔记上摘抄了很多新的内容,看似很认真地在学习,其实效果并不怎么好。

“低水平勤奋陷阱”就是摘记各种知识,看似很努力,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只是在重复低效率的学习动作。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上学的时候,他非常不喜欢在书上做标记,班里很多同学都用彩色笔在书上划了各种线,标注出不同的内容,一看就很用心,反观樊登,几乎每本书都和新的一样,就连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都没有标出来,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学渣”,没想到人家却是个大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那些认真做了标注的同学,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过樊登,同学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樊登老师说:“我和同学们最大的差距就是,我学习是用心,他们只是在走过场。我没有在书上做标记,是因为重要的内容已经存储在我的大脑里,而且经过深入地思考,它们已经成为我知识库中的一部分了,无论怎么考,我都能灵活应对。而我的同学,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划重点上,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内化,学习效率自然也不会高。”

很多人都很好奇,樊登老师是怎么做到把每本书都读得那么透彻?为什么他合上书也能将内容讲得头头是道,还能结合工作、生活中的案例对知识进行延伸呢?

樊登老师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他看书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在书上做任何标记,但是每次在看书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 (Mental flow)是指人们专注进行某个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处在心流状态的人,会忘记周围的一切,注意力会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大脑会高度兴奋,做事的效率也会非常高。

每读完一本书,樊登老师会立刻将书本合上,几天以后,再拿出一张白纸,凭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画出详细的思维导图,画的过程中,他常常会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这个理论能用哪些例子来论证,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又与哪些知识相关联……这时候,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快速运转的机器,很多知识都被调动了起来,并在大脑中快速整合,形成了一个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樊登老师

樊登老师说:“每一本书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和整合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

多数人读书没效果,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他们习惯用战略上的勤奋,来掩饰战术上的懒惰,看似付出了很多努力,实际上只是在浪费时间。

二、学会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1.放慢读书速度,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攀比,更不是为了炫耀。如果想要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提高阅读效率,第一步就是要放慢阅读速度,真正消化、理解书中的内容。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的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一味的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如果没有深入思考,不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是一味地讲求速度,那么读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成甲老师说: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成功人士每年都会阅读几百本书,而且他们能迅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也效仿他们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并没有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放慢读书的速度,将大脑、眼、手充分调动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知识和观点,书中的内容能够与哪些知识联系起来,记录哪些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哪些是新学到的知识,从中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等,经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方法和规律,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样读书速度太慢了,但我想告诉大家,知识可以产生复利效应,认真学过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为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股神巴菲特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放慢阅读速度,仔细思考书中的内容,记录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体会,看似很浪费时间,但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中的知识,而是一个主题,甚至是一个领域的知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会撬动多领域的知识,带给我们升职加薪、实现副业变现、拓宽人脉圈、实现自我价值、打造个人品牌等复利效应。

“慢慢来,比较快。”

开始阅读的时候速度慢一点,将知识和方法理解透彻,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更多的阅读方法,阅读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阅读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读书不在多,贵在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思考知识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收获更大的成长,这样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地属于我们自己,属于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2.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每个知识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将所有的结合起来,阅读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为什么摘抄、划线这种阅读方法效率很低,很容易忘记知识点?是因为我们只是将一本书中的知识当作了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记忆单独的知识点并不是我们的强项。

英国斯莱特大学通过实验来研究我们如何记住事情:他们让实验对象看了一些名人的照片,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研究对象看,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中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大脑在看到新照片的时候,没有为其开辟新的空间,而是调用了以前的回忆,形成了新的记忆。

所以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方法是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很多人都看过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也知道“清单法”是一种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与以往的经验串联起来就会发现,原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在无意识地使用这种方法。

比如复习考试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写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在纸上列出每天的复习内容;或者工作之前,写下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逐项去完成;出行之前会列一个物品清单,按照清单准备东西就不会有遗漏;去超市购物的时候,避免忘买东西,我们会写一个购物清单……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看似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其实都与时间管理密切相关,只是我们以前不知道而已。如果能将新学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列清单的时候根据“四象限法则”,按照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合理安排完成任务的顺序,相信工作、学习的效率会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

一年内完成麻省理工大学4年33门课程的“超级学霸”斯科特·扬,在他的著作《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将知识比作了一幢幢独立的房屋,房屋之间的道路就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道路越多,知识之间的联系才会越紧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越有效。

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归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便于在未来的工作中随时调用。

多数人宁愿花很多时间去读书,摘抄各种名言警句,也不愿意花时间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看似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放弃了最重要的学习环节。

查理·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讲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3.进行主题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说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晦涩难懂的内容很想放弃;读完书以后记不起来书中的内容,很打击自信心;学了很多知识,依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多数情况下,我们看的书都是老师、同学、同事、行业大咖推荐的,阅读的过程是被动的,经常是看完书,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更别说将内容分享给别人,或者写读书心得了。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读书,才能变被动读书为主动学习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主题学习,针对一个问题,集中学习相关内容,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比如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要学习“主题阅读法”,那么就要重点学习书中关于主题阅读的相关内容,思考这个方法有哪些好处?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努力?这个方法还能用在什么领域?学完以后有什么收获?

当学完了主题阅读的方法以后,我们会发现虽然没有把书从头到尾读完,但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不仅对知识进行了举一反三,而且总结出了这个方法的本质规律,还能够跨界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进行主题写作,针对同一个主题的内容,集中输入和输出,既能提高写作效率,还能大大节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完了主题阅读法,我们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到主题写作、主题学习、主题工作等领域,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主题阅读法就是一种临界知识。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指出:每一种临界知识,都是我们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这些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

临界知识,是指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掉进了追逐速度的游戏圈套: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实际上只是在原地打转。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主题式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更多的临界知识,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在20%的内容上,用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更重要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4.学以致用,将书中的内容用到实际工作中

将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能进一步检验学习的效果,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复盘总结,优化方法技巧,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就拿学习语文和英语来说,从小到大我们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单词,学习语法,考试成绩也非常好,但能熟练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少之又少。相反,我们在语文课上花费的精力并不多,但是所有人都能说出流利的汉语,这是为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实践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花时间去练习口语,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存在哪些问题,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没有付诸实践,自然不懂得如何交流,更不要说熟练交流了。

但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天都要用它进行交流,在学习了新的成语、词语以后,我们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体会它们使用的语境,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应该如何恰当地使用,在不断的总结复盘中,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度,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我们说话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很多人都看过《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这本书,在时间被分割成了很多碎片的今天,番茄工作法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工作、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专注于每一个25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很多人每天都沉浸在各种信息中,工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玩手机,结果就是大量的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只能通过加班来补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强迫自己在番茄钟开始的时候,注意力只放在当下的工作中,完成25分钟的工作以后,休息几分钟,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实践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工作效率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专注力也在提升,但是番茄钟总是会被同事或者领导打断,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找一个安静的空间工作以外,还需要对每天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哪些时间段不容易被打扰,哪些时间段会有各种琐事找你处理,然后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不易被打扰的时间段,通过设定番茄钟去完成,其他时间段按照正常的节奏工作就可以了。

将番茄工作法用在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工作,通过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了举一反三,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将知识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既是对知识的检验,也能从实践中获得反馈,发现新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其他领域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读书越多收获越大?用好4个方法,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总结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攀登人生的更高峰,而不是用来炫耀和攀比的工具。

自古以来,精英都是阅读高手,他们对书中的内容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并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在多,贵在精。

学会放慢读书速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主题学习、学以致用4个方法,就能轻松走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成为阅读高手。

——END——

*作者介绍: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勤奋   陷阱   方法   都会   临界   番茄   效率   速度   努力   轻松   老师   时间   知识   内容   主题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