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你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相信很多职场人都或多或少被这些问题困扰过,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职场人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为了能快速成长起来,让自己更具竞争力,一些人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但是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有些人学完以后能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实现升职加薪,或者成功打造个人品牌,而有些人依旧在原地踏步,学习的动力也逐渐消减。

同样是学习,为什么学习的效果差别那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都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

周岭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说:“总是进行浅层学习,会让我们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只有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底层逻辑,实现快速成长和蜕变。”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一、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习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各种线上课程、听书、讲书APP,让我们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

这种看似很便捷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已经严重损耗了我们“深度学习”的能力,使得我们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无法掌握知识的底层逻辑。

深度学习,就是要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用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把学习分为了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两部分。

被动学习主要是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是只有输入的浅层学习,多数人的学习都停留在这个阶段,浅层学习知识的留存率非常低,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主动学习是在学完知识以后,经过讨论、实践,进而把知识教授给他人,通过实践和输出,让知识稳固地留存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也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学习金字塔

深度学习不仅能倒逼我们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将新知识融入到旧知识的结构中,而且能提高知识的留存率,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深度学习有哪些好处?

深度学习除了能深入到知识的底层逻辑,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跨界能力 、让我们产生更多灵感、产生洞见

1.有助于跨界能力的提升

跨界能力,就是把已有的知识灵活迁移到其他领域或行业的能力。

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讲到,人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层次,知识的迁移性最小;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比知识的高一些;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可以随意迁移。

多数人的能力都处在知识层面,看似学了很多知识,一旦换到其他行业,就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适应速度会非常慢。

处在才干层面的人就很厉害了,他们无论到了哪个领域、行业,都能灵活调用底层的知识和技能,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内容。

跨界能力的突出人物当属埃隆·马斯克了,无论是制造汽车、火箭,还是宇宙飞船,他都能做到世界顶尖水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通过深度学习,彻底掌握了物理学的底层逻辑,所以即便是差距很大的行业,他也能把知识灵活迁移过去,持续创新。

深度学习能够发现知识的底层逻辑,帮助我们实现从“知识——技能——才干”的蜕变,提升自身的跨界能力,实现跨领域的突破。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2.有助于我们产生更多灵感

爱因斯坦在去专利局上班的路上,看到伯尔尼钟楼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公交车以光速移动,那么从车上看,重楼的指针会不会是静止的呢?”这个假设使得20世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狭义相对论走入人们的视野。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绞尽脑汁都解不出来的数学题,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居然非常顺利地解出了答案。

如果爱因斯坦不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他就不会获得这个灵感。同样的,如果我们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也不会抓住突发的灵感,让数学题迎刃而解。

只有在自己的领域探索得足够深入,当灵感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的时候,我们才能稳稳地抓住它,并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内容。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3.有助于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

前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追《二十不惑》,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姜小果把普凌资本的老板周寻堵在电梯里,利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回答了4个问题,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很多人觉得姜小果是凭借“厚脸皮”争取到的工作,实际上她是用了“电梯原理”,几分钟的时间里,她不仅简明扼要地回答了问题,同时也向对方展示了她极强的沟通能力。

“电梯法则”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要求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向客户介绍产品,或者向领导汇报完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无论是介绍产品、汇报工作、自我介绍,还是上台发言,能够随时随地简明扼要地向对方传递重点内容。

如果我们在一些领域的认知积累得足够多,无论在什么场景下,都能调动高级认知,把它们与有益的思考关联起来,产生更深刻、更独特的见解。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三、如何进行深度学习,让知识为我们所用?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即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我们该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减少知识的损耗,让知识真正属于自己呢?

1.尽可能地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高质量的知识,不是学了就“会”的干货知识,而是经典书籍、原著、学术论文中的一手知识,深度学习第一步,就是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并亲自钻研这些一手知识。

因为经典的一手知识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经被证明,值得我们精耕细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人都喜欢看干货类的文章、书籍,觉得这样效率最高。但也面临一个问题:干货内容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看完以后该咋办还咋办,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这是因为很多干货内容都是被别人加工过的“二手”、“三手”知识,不仅支离破碎不成体系,而且无法深入到知识的底层逻辑,收获远不及一手知识大。

自己钻研一手知识的好处,一是能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二是能够深入学习知识的底层逻辑,了解清楚其来龙去脉,打心底里想要做出改变。虽然过程会辛苦一点,但都是自己探索和钻研出来的,收获也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2.深度接新知识

罗振宇每天要求自己写够5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的几个词就可以了。

他说:“真正的学习就像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5篇阅读心得的过程,就是逼迫自己让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些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书中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可能地结合自身的经历、学识、立场,不断地解释、延伸,把新知识缝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知识固化在大脑中,方便随时调用。

新学的知识就像散落的沙子,只有将它们和已有的知识深度缝接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3.用输出成果去教授他人

多数人学习效果不明显,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不懂得高质量的输出。

我们常见的输出方式包括记笔记、做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但这这些都不是高质量的输出方式,因为很多人都是在照搬课程、书籍中的内容,并没有太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真正高质量的输出方式是写书评、做分享、给他人讲课,如果我们能把一个知识点写透彻、讲明白,就说明我们已经彻底掌握了它。虽然这种输出方式做起来难度比较大,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收获却是巨大的。

如果我们能把学过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理解、思考,非常完整地讲述给他人,或者写成文章,说明这些新知识已经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一部分了,也就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越学习越焦虑?缺乏“深度学习”,学再多知识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

总结

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成长速度却很慢,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缺乏深度学习。

看书、听课都是输入的过程,属于浅层学习,而深度学习则更注重输出。要想把新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就要按照《认知觉醒》中讲的方法,从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深度缝接新知识、用输出成果去教授他人3方面做出努力,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让知识真正为我们所用。

——END——

*大大的人儿:原500强国企员工,坚持早起、写作、学习,分享职场、成长干货。生活不易,成长还要继续,职场路上,我们一起精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深度   知识   干货   才干   底层   焦虑   认知   勤奋   灵感   逻辑   技能   体系   领域   能力   方式   内容   旅游   工作   习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