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地质学系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其存在的目的,

能教导人认识地下的宝贝。

懂地质学的人有另一种眼光,

能从外表看似平凡的石头,

看到其中藏有大地昔日的历史与地区环境的变迁。


大学科系的涵义,不止代表人类知识的宝库,也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叙述着起初的发现者,一生探索真理的发现,他们可能全然没有想到,那些发现将成为科系发展的核心。在不同的年代,科系排名有先后,获得外界光环有落差,都无损起初发现的价值。


地下的宝贝

地质学系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其存在的目的,能教导人认识地下的宝贝,如金、银、铜、铁等矿物,也能开采这些矿物,或是钻探石油与抽取地下水。懂地质学的人有另种眼光,例如外表看似平凡的石头,他们看到其中藏有大地昔日的历史,地区环境的变迁。他们看出可能是地震、走山、土石流、地盘下陷、地基滑动等现场。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一般人盖房子的地方,如果缺乏地质学的认知,自然现象很容易变成自然灾害。在环境变动的年代,地质学系的功能愈来愈重要,他们警戒众人,不要只想在地上拼命建造,而忘了地下是什么?不要为了工商业的发展,超抽地下水,而造成地盘下陷,不要为了取用自然资源合,超限使用。

阿尔卑斯山的秘密

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地质学家来自瑞士。瑞士超过65%的面积,座落在阿尔卑斯山脉(Alps Mountains)。此山脉介于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之间,是欧洲最大的地理屏障,山脉有许多4,000公尺的山峰,最高峰是勃朗峰(Mont Blane,4810公尺)。经年积雪,阿尔卑斯山的原文Alps就是“雪”(snow)的意思。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长期以来,欧洲的强权国家为了争夺土地,在海口、平原、丘陵打了许多的战争。但是很少人垂涎高山。

阿尔卑斯山是怎么产生的?是个迷人的问题,却很少人在乎。

十五世纪以后欧洲许多追求信仰自由的人,因被迫害,而移迁到瑞士高地,例如在宗教改革期间,八万个法国人移居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奥秘,就留给这些寻求信仰自由的子孙去解谜。

瑞士丰富的产业

“近代地质学之父”索苏尔(Horace-Benedict de Saussure,1740-1799)的祖先也是移民。14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跨级进入“日内瓦学院”(Academy of Geneva),就读物理学。在学期间,他认识哈勒(Albrecht von Haller,1708-1777)教授。

哈勒是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医药植物学家,专门研究植物对人体的药效,他认为高山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地质特性,是孕育高山植物特具药效的原因。但是,哈勒的课吸引许多外系学生的原因,是他对瑞士教育的前瞻。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索苏尔后来写道:“他提出瑞士最丰富的产业,就是自然的美,与开阔的环境,使人的心胸自由又奔放。在这两个基础上,能够发展瑞士特色的高等教育。为此他经常出野外,将大自然的美,带回教室与学生讨论。他认为教授是课堂的教练,学生是球员,教授只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要完全主动与全程参与讨论。”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哈勒的学生毕业后,组成「海维尔协会」(Helvetic society)持续定期讨论,后来成为瑞士极具影响力的学识团体。

1760年,索苏尔取得博士学位,太年轻一时无法申请教职,转而担任哈勒的助手,到阿尔卑斯山采集植物。

他在山上与山上的牧羊人,或采矿人同住,这些人就当他爬山的向导。他愈走愈高,竟成为普世第一个登上勃朗峰的人。

他深深地喜爱高山,他写道:“高山的美,令人惊叹。除了几颗大石头,山如同披着白色的外袍,由山顶垂到山谷的凹底,远处的森林彷如一条条浓灰色的道路,铺陈在冰雪之上。忽然阳光乍现,冰雪、石头与森林呈现不同的反射,使纯白的大地显出极为壮观、优美的景致。当我观看这一切,不禁激动。造物者的创作之美让我景仰、惊叹。”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上山的目的

索苏尔爬上山顶的目的,是为探勘阿尔卑斯山的地质。他经常背负许多科学仪器,包括温度计、气压计、风速计、湿度计(他自制普世第一部毛发湿度计)、磁力仪(测磁场方向),太阳辐射器(测辐射强度),透明度计(测天空透明度),与气体测定器(测定空气不同的气体含量)等上山。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他有一流的求知热忱,也有一流的体力。他被称为普世“第一个高山气候学家”(first mountain meteorologist)。他在1779年出版《序论》(Discours Preliminaire)首先使用“地质学”(Geology)一词,而后也成为普世大学科系的名称。为了纪念他,地质学的“蚀变斜长岩”(Saussurite),用他的名字命名。

两年后,他获聘成为日内瓦学院的教授,他将物理与地质结合,开始研究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上课之余,他就去爬山,取瑞士山岳之美作为教材,他写道:“教育的启发,来自与大自然的接触。”他一生的进行曲,几乎是由高峰与冰河所谱成。

1776年他登上阿尔卑斯的克雷蒙特(cramont,2737公尺)隘口,提出山的形状是受到底部根基抬升的力,与山的重量向下的压,平衡的结果,如果抬升的力量消失,或是抬升的方向改变,山脉下层的基底就可能滑脱,造成断层的错动,产生山的塌陷,就造成山谷、峡谷、隙缝等地型。他由岩层走向,发现阿尔卑斯山脉有许多断层,因此他建议山区的建筑不要太高,宜采木制平房,这是由地质现象,判断自然潜在灾害的先河。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1776年,他爬上阿尔卑斯山脉的布爱(Buet,3096公尺)高山湖,他用温度计量测不同深度的水温,发现湖泊下方是水温接近4°C的「恒温层」(Hypolimnion),处于恒温状态的湖水,很少产生扰动或上下对流,累积许多营养份。季节变化时,湖水才产生上下置换,营养份到了湖泊上方的「表水层」(Epilimnion),结果造成藻类滋生,水色混浊,这称为「湖泊热分层」(Thermal Stratification of Lake)现象。

因此,他建议保护高山湖泊,必须维护周遭的集水区,减少营养份流入,这成为后来普世保护集水区的依据。迄今瑞士许多的高山湖仍然清澈,是他先见的贡献。

1778年,他登上瓦勒斯雷冰河(Valsorey glacier),他提出冰河是受重力影响而向下移;

1780他登上罗基‧米歇尔峰(Roche Michael);

1788年登上少女峰(Col de Geant,3371公尺);

1789年登上科尔德卑斯山(Theoolulpass,3322公尺);

1792年登上有「冰川天堂」之称的小马特洪峰(Matterhorn,3883公尺)。

他由山上的化石组成,提出:“阿尔卑斯山先是在水底形成,后来在抬升成山。”

根据空气中相对湿度的量测,他提出:“山上的矿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所以在常温常压下,风化缓慢。但是相对湿度增加,将促进矿物的水解,产生山峰的凹凸起伏。”

他也发现“冰河不同深度的冰受压不同,密度也不同,冰河底部推移时对地面切蚀的力量也不同”。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高山存在的价值

索苏尔经常带学生去爬山,让学生由爱爬山而爱地质,没想到后来爬山的人愈来愈多,成为普世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健行运动」。他写道:“高山的存在,表明人类无法使用到地方,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他也知道登山的危险,他是第一个提到「高山症」的人,他写道:“愈高之处空气愈稀薄,甚至低到50%。为了维持足够的呼吸量,呼吸的频率就会愈快,这使人爬山愈高,愈易疲倦。”

地质科系的由来——鉴赏大地深处之美

既然容易疲倦,他为何还要爬山呢?他给妻子(Mile Bossier)的一封信上写道:“也许别人会问妳,我为什么经常要去爬山,为什么要去那些罕无人迹的所在?我深信我所发现的重要性,远超过我所能知道的。何况我们只有几个星期的分离,我也只多付出一些体力。我相信妳不要我像一些肥胖的懒人,吃了晚饭,就想躺下来睡觉……军人接到命令,就冲入战场。生意人接到订单,就立刻进行买卖。我一想到观测的需要,就必须到山上。”

1818年,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开始设立地质学系,后来普世大学也纷纷设立,让更多学生跟随他的脚踪,一起去鉴赏大自然美好的剧场。



下一个科系:农业经济科系的起源——弱势农民的守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   集水区   地质   山脉   高山   目的   地质学   瑞士   欧洲   矿物   冰河   湖泊   由来   深处   大地   发现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