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的法国老公

搭乘民航绕道上海,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天下午六点,抵达巴黎奥利机场。出关时,有个女士被海关叫到屋里单独检查,把她吓的够呛,好在没有出什么事。

巴黎实在是太熟悉了,毕竟曾在这里度过了好几年。一切还都是老样子,所有的街道、商店、广场、建筑都没有发生变化。感慨之余,给小迟打了电话,准备去看看她。她和法国人结了婚,并且已入了法籍。她非常欢迎我去,可是她家实在是太远了,住在巴黎南郊一个小镇。

办完事第二天,下起雨来,并且始终没有停。因为这次出来时间紧,只有当天有空,所以无论天气如何都要去。本想借个车,但一看那辆雷诺太新了,怕蹭了刮了不好交代,最后想了想,还是改乘了地铁。从我们住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乘一号线到沙德雷(CHATELET)再换乘郊区地铁B线,如果不是我在巴黎呆过,要想在密如蛛网的巴黎地铁线中不走错路,恐怕很难。到站后,用过的地铁票还要再被机器检验一次才能出站。

她带着儿子来接我。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市,整洁、干净。他们住的房子是一栋小楼,不算太大。她的丈夫叫Pierre,是一个长着满脸大胡子的人,此时正在厨房做蛋糕。令人奇怪的是,他也是四十岁的人了却还跟父母住在一起,老人住楼上,他们住楼下,这在法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因为大多数法国人一到十八岁就自动离开家,表示成年的开始。这个叫Pierre的人和父母之间谁也离不开谁。

我走进客厅,其实这里也是厨房,和他互致问候并握手。她不断地向我介绍Pierre的情况,并带我参观了他们家的住房,包括卧室、厨房兼客厅、孩子的房间、以及前后院子、度假用的房车(Caravan)和走廊兼工具库以及地下设施。

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有那种红红的、圆圆的像樱桃一样但略大一些的西红柿,吃起来非常新鲜可口,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红红绿绿的果实。院子呈U字形,左边的甬道上,前后停着两辆车。前面一辆是一种老式的灰色奔驰,车尾部是直上直下的;后面一辆是深兰色的面包车。不知是哪一辆已经跑了三十万公里,却还非常的好用。原因在于他爱护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如何发动汽车、挂档、踩油门、刹车,如何清洗保养,他都有一套非常精细的程序和精确的做法,从不改变。车后面直对着的是房子的另一个门,打开进去,你首先看到的不是客厅,更不是卧室,而是一个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件的仓库。各种型号的管材、角铁、螺丝、钉子,铺天盖地,应有尽有。他所拥有的工具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钳子、扳子之类,而是集各种小型车床、手用工具之大成。

首先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也不是个体户,他是巴黎某大学的讲师,专长是计算机兼教授会计。家里的这些东西是他的业余爱好。除了车以外,摆弄工具、制作修理东西,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自己修汽车、自己制造零件、自己设计工程,而且从来不画图纸,做出的东西之精确、之专业令人无话可说。在他的家里,你到处都能看到由他设计制造的机关,匠心独具却又古怪离奇。

刚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类似于保险库似的铁门,这个铁门上有很多工程,除了一个正常的锁孔外,还有一个用摇把开启的孔,钥匙和摇把都用上之后,门还是打不开。Pierre为我做了表演,他走到客厅兼厨房,在洗手池下面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还有一道开关,被藏在地砖下面,只有找到它并把它打开,铁门才会开启。我始终搞不清楚,他是用什么东西来控制铁门的。很显然他是在这两处的地下做了连接,可表面上却什么也看不出来。这么严密的门,里面究竟放了些什么东西呢?说出来你肯定会感到非常非常奇怪,那里面只是放了些比较贵重的制作工具,类似于小机床之类的东西;而相对大路货的工具都放在外面。说来原因也很简单,在他们没结婚之前,父母住在楼上,又经常外出,因此家里被贼光顾过几次,有些好的工具被偷走了。迫于无奈想出了这招。

他的父母年过八十,听力不太好。顺着木楼梯可达二楼,那是二位老人的住处。虽已退休,却还经常像年轻人一样,参加一些诸如音乐会、看电影、看演出之类的事,并涉足一些社交场合。家里经常没人,被贼盯上大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走过放满各种工具和零件的走廊,就是他们的卧室。在我看来那里像是地窖一样,非常委屈的一块地方,但房间里还是很整洁的,当然说不上漂亮。在铺着廉价地毯的下面,也就是在他们睡觉的床下面,真的是一个地窖。为了节约空间,能够更多的放他的工具,他又在肉眼看不出来的地面上挖了个洞,他很得意的为我打开,那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酒、可储存的食品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在孩子的房间,一个几乎不能利用的狭小地方,他仅凭目测,就设计出一个放置电脑的支架,可推拉、折叠,所用材料全部是自己仓库中的东西。一些特殊的螺钉都是他用自己的机床制造出来的。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到处都能看到主人爱好的结晶。诸如窗户上的铁栏,房檐上的雨搭,还有那辆用于外出旅游或度假时用的房车,都是他亲手制作和重新搞的车内部装修。一辆房车就是一套居室,在里面可以睡觉、可以用餐,有卫生间,甚至他还在车的四壁上安装了取暖设备,这些设备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完全藏在车壁的夹层中。这样一个充分利用空间的人,大概住房应该是比较紧张的。其实不然。他们家在巴黎郊区,在外省还有三、四处住房,其中最近的一处在枫丹白露,都是类似于别墅式的住房。有的靠海,有的靠近森林,而且都非常漂亮。令我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不把外省的房子卖掉一处,用得到的钱在巴黎买一套更好的呢?后来才知道,那是祖上留下的家业,无论如何是不能卖的,而且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卖掉。从这里我看到了法国人传统的一面,其实那是很可爱和值得骄傲的美德。

逢周末或假期(你大概无法知道法国人一年中有多少假期),他们全家就开上车到外省的家里去,当一回真实的农民,用拖拉机种种地、种种菜、晒晒太阳,体验一下耕作的生活。脸晒黑了,身体累了,流了很多的汗,但身心却得到了滋润。那种劳动的温馨和愉快,不亲身经历是没法体会的。

Pierre这个人 不图名,只图利,但和我们平常说的“惟利是图”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从不偷懒,为此他获得了相应的报酬。他从不声张自己,默默无闻;有非凡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却从不向人表白;他的朋友很少,几乎可以说到了没有的程度,但他却乐于助人,谁有困难,只要肯张口,一定能得到他无私的援助。他这个人非常憨厚却又不失精明,生在那么现代开放的法国,却有着东方人的传统和含蓄。他过了很长时间的独身生活,无怨无悔地和父母住在一起,只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并不因为别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这就是我了解到的一个法国人,一个最不法国的法国人。他确实只是个个案,无法代表法国群体,但他的执着和厚道,却是作为一个人最应具备的品质。这些美德是任何国家和种族都认可的。

我和他们全家轻松地吃着晚饭,漫无边际地聊天,喝着红酒和香滨,品尝着法国最著名也是品种最多的奶酪。不知不觉已是明月高悬。起身告辞,感谢他们一家的盛情招待和友谊,期待再聚首。雨依旧淅淅沥沥,没完没了下个不停。天黑路滑,Pierre决定送我,说话间他麻利地把那辆奔驰开出来,夫妇俩一起把我送回了城里驻地。老外实在起来也是真没的说!感动。

我站在饭店门前向他们挥手,目送车子在雨雾中渐渐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法国   地窖   巴黎   铁门   外省   房车   法国人   零件   客厅   住房   家里   厨房   父母   老公   东西   工具   朋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