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西四南大街,北到西四路口,与西四北大街连接,南到丰盛胡同东口,与西单北大街连接。清末时称“丁字街”。历史上的西四南大街是指西四路口到西安门大街这段,西安门大街以南至丰盛胡同这一段称为缸瓦市大街。1965年,从西四路口往南,将缸瓦市大街合并,改称西四南大街。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的范围,从丰盛胡同东口向北,至西安门外大街西口之间(现为西四南大街南段)为缸瓦市。民国间南缩至大院胡同东口以南,称缸瓦市大街。到上个世纪60年代,并入西四南大街,多条公交车设有缸瓦市车站。历史上的缸瓦市是一个集市的名字,缸瓦市名字的来历与明代的大酱坊胡同有关。酱坊胡同在明代是制作黄酱和酱菜的地方,被称为酱黄胡同,制作黄酱酱菜需要大量的瓷缸,因而在大酱坊胡同西口附近形成了瓷缸陶器的集市。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西四南大街紧邻西四和西单,也是一处有悠久历史的街区和商业街。在西四南大街上,“北京城中小老莫’”大地西餐厅和百年老字号砂锅居坐落于路东。在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有元初的万松老人塔,万松老人是元代初期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又称为万松行秀。 行秀(1166—1246年)俗家姓蔡,河南洛阳人。十五岁时在邢州(今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行秀是金、元时期的著名禅宗僧人,因他长期在万松轩(广济寺)居住,所以世称之为“万松老人”。行秀圆寂后,僧侣们就在广济寺附近为他建了墓塔,称万松老人塔,塔侧的胡同就用此座塔而得名“砖塔胡同”。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在西四南大街东侧上有义达里胡同,这个胡同建于民国二十五年春。胡同原是清朝定亲王府的一部分,进入民国,王府的后人将这里卖了出去。后来被一个商人把这里修建成了民居,也成了北京城第一个居民小区。西四南大街574号,是缸瓦市教堂,由英国伦敦会于1863年所创建 ,为现存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堂。西四南大街东西两侧有许多的胡同,特别是元代的砖塔胡同,号称北京第一胡同。

(一)西四南大街西侧由北向南的胡同有:羊肉胡同、砖塔胡同、白衣庙胡同、大院胡同、敬胜胡同、朱苇箔、小院胡同、三道栅栏、兵马司胡同、丰盛胡同,此外还有大吉祥、能仁寺、显灵宫、无量庵、留题迹寺、斗母宫等。

1,四道湾曲折走向,南起小院西巷,北至敬胜胡同。全长 264 米,均宽 3 米。明代为西院勾阑胡同一部分,清代为院儿胡同一部分。因胡同有四道折弯,故 1911 年后由大院胡同析出,定名四道湾。

2,核桃巷,南北走向,南起砖塔胡同,北至羊肉胡同。全长 74 米,均宽 4 米。清代称核桃酿胡同,1911 年后又称核桃瓤胡同。1965 年定名核桃巷。

3,羊肉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 820 米,均宽 6 米。明代称羊肉胡同。1965 年将北侧的阴凉胡同、北褡裢胡同、炭厂胡同和南侧的南褡裢胡同、财神庙并入,上述胡同即今南北五条岔道,多为死胡同。胡同内有溥仪的老师清末状元陆润库,书法家冯公度旧居。

4,砖塔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 805 米,均宽 4 米 。鲁迅1923年 8月 至 1924 年 5月,曾寓此胡同 64 号院。95号院为作家张恨水故居。

5,大院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四道湾。全长 328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西院勾阑胡同,因内有妓院,故名。清代改称院儿胡同,后析为大、小院儿胡同,亦称大、小阮儿胡同,此段规模较大,故称大院胡同或大阮胡同。1965 年将二道栅栏并入。9 号院原为清代贝勒府旧址,1964 年前郭沫若曾寓此。

6,小院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敬胜胡同。全长 230 米,均宽 3 米 。明代将今大、小院胡同统称西院勾阑胡同,清代称小阮胡同或小院胡同。1965 年将南钱串胡同并入。

7,小院西巷,东西走向,东起小院胡同,西至南玉带胡同。全长 147 米,均宽 3 米 。原为小院胡同西段,1965 年分出,命名小院西巷。

8,小珠帘胡同(大吉祥),呈"丁"字形走向,东起三道栅栏北巷,西至鲜明胡同,南至三道栅栏北巷。全长 120 米,均宽 3 米。原称小猪圈,后谐音改称小珠帘胡同。1965 年将大吉祥胡同并入 。

9,敬胜胡同,东西走向,东部北折起砖塔胡同,南至三道栅栏北巷。全长 298 米,均宽 4 米。初称口袋底,因西端为显灵宫,不通行,形如口袋,故名。后改称敬胜胡同。1965 年将北钱串胡同并入。

10,朱苇箔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大院胡同。全长 180 米,均宽 3 米 。清代称猪尾巴胡同,1911 年后改称朱苇箔胡同。

11,三道栅栏北巷,南北走向,南起三道栅栏胡同,北至敬胜胡同。全长 108 米,均宽 4 米。原为三道栅栏北侧岔道,1965 年命名三道栅栏北巷。

12,三道栅栏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四道湾,西至山门胡同。全长 294 米,均宽 4 米。明代为西院勾阑胡同一部分,清代为院儿胡同西段,因内设有维护治安的栅栏,故后改称三道栅栏。1965年定名为三道栅栏胡同。

13,南玉带西巷,曲折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东至南玉带胡同。全长 100 米,均宽 2 米。清代称井儿胡同,以井得名。原为南玉带胡同西段,故 1965 年改称南玉带西巷。

14,南玉带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小院西巷。全长 116 米,均宽 4 米 。清代称玉带胡同,1911 年后为避免重名,改称南玉带胡同,与今宫门口四条北侧的北玉带胡同相对称。

15,鲜明胡同(显灵宫),南北走向,南起三道栅栏胡同,北至砖塔胡同。全长 180 米,均宽 4 米。明代这里有道教的显灵宫,1965 年以“显灵”的谐音改名为“鲜明”胡同。显灵宫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天将庙 ,明成化初,始称显灵官。

16,能仁胡同(能仁寺),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砖塔胡同。全长 291 米,均宽 5 米 。明代这里有大能仁寺,故名。清代称能仁寺胡同。1965 年定名能仁胡同。寺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 年),明洪熙元年 (1425 年)扩建后名为大能仁寺。寺已不存。

17,留题迹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能仁胡同,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 94 米,均宽 3 米。清代称牛椅角胡同,因其短而窄,以形得名。1911 年后改为留题迹胡同。1990 一 2003 年全部拆除。

18,兵马司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 763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西城兵马司,亦称兵马司胡同,因负责治安的西城兵马司衙署在内,故名。1965 年将沙井胡同并入改称兵马司胡同,即今胡同南北走向的两条岔道。胡同内有肖龙友故居。胡同的9号院,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科学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的所址,该所于1913年成立,1916年迁入兵马司胡同9号(即现在的兵马司胡同15号)。当时依靠社会捐助形成了3栋建筑:图书馆楼、办公楼和燃料研究室楼。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19,丰盛胡同,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明代称丰城侯胡同,因其地有丰城侯第而得名,清代讹为丰盛胡同。丰盛胡同是西四南大街路西宽阔整齐的街巷。旧时多为官宦宅第。丰盛胡同曾住过清道光年间的大学士赛尚阿(阿鲁特氏),此人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其子崇绮,是同治三年状元,崇绮之女是同治皇帝之皇后,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占领北京,一家老小在此胡同的宅院内自杀。光绪年间,丰盛胡同曾有过户部右侍郎常麟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事被革职,其宅易主。民国初年,丰盛胡同曾有过荣厚宅。这家主人为伊尔根觉罗氏,曾任锦州知府,吉林省财政厅厅长,伪满时曾任中央银行总裁。中日战争结束后,荣厚被押解苏联伯力,死于狱中。此外,胡同内还有丰盛中学以及中直礼堂、丰盛医院等,丰盛中学的前身是1923年成立的“北平私立志成中学女生部”,校董事是李大钊先生。最初的校址,在丰盛胡同的东口。解放后,改名为“北京第九女子学校”,文革后又改名“北京市丰盛中学”。中直礼堂全名“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礼堂”,是建国后北京第一座兼有礼堂和剧场功能的建筑。丰盛医院以骨科治疗享誉京城,夹板和膏药是医院的两大特长。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中直礼堂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丰盛医院

20,山门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兵马司胡同,北至三道栅栏胡同。全长130米,均宽4米。因其胡同南口为显灵宫山门所在地,故名。1911 年后称山门胡同。

(二)西四南大街东侧由北向南的胡同有:天福大院、集雅士、崇圣寺、西安门大街、内务府、颁赏胡同、羊皮市、崇庆寺、华北大学、大酱坊胡同等。

1,颁赏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黄城根南街,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 400 米,均宽 3 米。明代是堆放木料场所,称板场胡同,清代演称板肠胡同,亦称板厂胡同。1911 年后改称颁赏胡同。1965 年将良乡胡同并入。良乡胡同位于东部北侧,明代为廊房胡同,清代称良乡胡同。

2,义达里,东西走向,东不通行,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 340米,均宽 3米 。清代为定亲王府部分府邸,1911年后王府被其后人所卖,部分府址改建民房,形成七条小巷,并分别得名义达里、乐群巷、贤孝里、慈祥巷、福德巷、忠信巷、勤俭巷。1965年将七巷合并,统称义达里。其范围北起颁赏胡同,南至羊皮市胡同,西起西四南大街,东与礼王府毗邻

3,羊皮市胡同,东西走向,东端南折起自大酱坊胡同,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 194 米,均宽 5 米。清代称羊皮市,以市场得名。1965 年定名羊皮市胡同。胡同内原有明成化十三年 (1477 年)所建普恩寺,今已废。

4,天福大院,原为露天市场,胡同呈“L”形,小巷两端分别与西安门大街和西四南大街相通。筹建西四百货商场时,该小巷拆除。

5,大酱坊胡同,东西走向,东起东斜街,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 277 米,均宽 4 米。明代称酱黄胡同,是酱菜作坊。清代分为南、中、北三条胡同,因此胡同在北,故称北酱房胡同。后改称大酱坊胡同,与小酱坊胡同相对。大酱坊胡同,曾经住有清康熙时期的贝勒尚善住宅。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缸瓦市与西四南大街的历史

西安门大街

6,集雅士,在西安门大街北侧,原为鸡鸭市场,称鸡鸭市。解放后市场废弃,谐音集雅士。1965年因位于西安门之北,改称西安门北巷。7,西安门大街,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长700米,清代西安门以西称西安门外大街,以东至今北海大桥称西安门大街。1911年后俗称丁字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合称西安门大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缸瓦   南大街   代称   玉带   兵马   西安   小院   全长   栅栏   明代   丰盛   胡同   大街   走向   东西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