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十三陵崇祯帝的思陵,是由清顺治皇帝下令修建的,一直得到清代官方的保护。思陵进入民国以后,历经两次被盗、陵殿被拆,陵址成为耕地,相对于十三陵其它帝陵来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崇祯17年(1644)3月19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见出逃无望,绝望之中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天启懿安张皇后、崇祯周皇后自尽。其后崇祯又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昭仁公主被杀,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幸免于难。崇祯于当天夜晚在煤山寿皇殿内(红阁)自缢而死(大多数材料上说崇祯自缢于煤山的槐树,按照明末幸存的几位大臣笔记记载,崇祯是死于煤山东北角的明代寿皇殿内,寿皇殿前的广场,是明末太监内操的检阅场。以崇祯之刚毅,爱虚荣的心理性格分析,崇祯帝不肯暴尸于野,于是在殿内自缢,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崇祯死后尸体将近两天后才被发现,在李自成悬赏万两黄金的诱惑下,吊死于山坡槐树上的崇祯尸体,十分明显,很快就会被人发现,不可能等到近两天以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明人笔记史料考证一番,因这个问题不是本文主题,在这里就不展开分析)。

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被装进普通的两口柳木棺材,放在东华门外的茶棚旁边。明朝故臣建议李自成礼葬崇祯帝后,李自成命人搭建灵棚,并从宫中找来楠木黝漆棺材,给崇祯帝后重新换装,以帝后礼服入殓,设祭三天,容许明朝故臣来祭祀故主。三天后,李自成下令速葬崇祯帝后,但崇祯在昌平天寿山并未建陵,没有葬地。如何安葬呢?不知是谁提出来的,将崇祯安葬在两个月前刚刚葬入田贵妃的田妃墓中。

崇祯帝的皇贵妃田氏,死于崇祯15年7月,墓址由崇祯亲自选定在十三陵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墓地建筑由工部侍郎陈必谦负责营建。田贵妃墓地宫建好之后,田贵妃于崇祯17年元月23日入葬地宫中,但此时墓地的地面建筑如享殿,坟墙等尚未建造。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崇祯17年3月25日,大顺政权顺天府官李票或作李纸票,责令昌平州官吏马上动用昌平州官银,迅速派人打开田贵妃地宫,准备入葬崇祯帝后。要求4月4日必须下葬崇祯帝后。

战乱中的昌平州府库,已经穷的拿不出来一两银子,而且葬期又十分紧迫。昌平州的州官早已桃之夭夭,这个难题落到了时任昌平州吏目的赵一桂身上。接到命令后,他与监葬官礼部主事许作梅商议,带上工房人员冯朝锦入京禀报顺天府,顺天府也没有钱。赵一桂无奈,返回昌平城后,随即组织募捐。10名昌平乡绅捐钱共350千文(约合银233两),其中,刘汝朴60千文,王汝朴50千文,白绅30千文,邓科50千文,徐魁30千文,李某佚名50千文,赵永健20千文,刘应元20千文,杨道20千文,王政行20千文。

入葬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打通田贵妃墓的地宫,田贵妃地宫呈工字型,墓道尽头有三间前殿,前殿后有隧道通往后殿,前殿、后殿各有一道石门。田妃的墓道长十三丈五尺,宽一丈,深三丈五尺,重新打开工作量很大,雇工们不分昼夜,用了四天时间才打开了田妃的地宫。这一步的花费最多,打开、封闭墓道需要200两银子的预算,剩下的30多两银子则用来搭盖灵棚,买纸,买猪、羊、素供,工地来人的饭钱等。

赵一桂等人用拐钉钥匙打开地宫的头层石门,里面是三开间的前殿,中间是两个万年灯瓷缸,缸内灯油仅二三寸深,缸底都是水。中间是石香案,两边分列有五彩绸缎侍从宫人。田妃生前所用器物衣服盛贮在大红箱内。东间石寝床上铺裁羢羶,上面叠放着被、褥、枕头等物。由于地宫内潮湿,衣、被等物多浸泡黬黑,被褥仅一面用锦绣,其余都用布缝合,金、银器皿也都是用铅铜冒充。打开第二层石门,里面是通长的九间大殿,中间是石棺床,上面停放着田妃棺椁。

4月2日晚,崇祯帝后棺木用牛车载运至昌平沙河镇巩华城。4月3日下午,崇祯帝后的棺木到昌平东门外的关帝庙内。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4月4日,崇祯帝后的棺木从昌平城运到墓地,停放在祭棚内,棺木前陈设猪羊金银纸活等祭品。申时(午后15~17点),众人举哀祭奠。祭毕,进入地宫,将田妃棺材的椁套取下,套在崇祯棺木上。将田妃棺木移于棺床右侧,将周皇后棺木安放在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的棺椁放在石床正中位置。将万年灯点燃,将两座石门关闭。

4月6日,赵一桂率捐款的昌平乡绅们再赴墓地,祭奠后,在西山口等三村找来上百名民夫,各备锨筐,填埋墓道,并为崇祯帝堆起了坟冢。赵一桂、孙繁祉又捐银五两,买砖在墓周修筑了围墙。

崇祯皇帝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身后之事,是靠昌平老百姓的捐款完成的,他和他的一妻一妾,一家三口,以这种尴尬的形式,在地下团圆了!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崇祯17年5月,清军进入北京,为了笼络明臣,融合满汉关系,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后重新举行葬礼,服丧三日,重新改葬崇祯帝,营建地上园寝建筑。将田贵妃墓升为帝陵~思陵。这次改葬崇祯帝后,又把田贵妃墓隧道挖开,打开了地宫,为崇祯帝后添置了符合帝后身份的大量金银随葬品,一改初葬时的寒酸。后世有人看到赵一桂葬崇祯的记载,就认为思陵地宫随葬品很少,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清廷改葬崇祯,打开地宫,添加随葬品的记载。正由于这次清廷改葬崇祯帝后,使地宫内增添了大量的金银随葬品,引起了后世民国盗墓者的垂涎。

改葬崇祯,营建思陵地面建筑的工作,由于“故君之事,既无赏可冀,又无罚可畏”,进展很慢。为此,原任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不得不在顺治元年(1644)11月上奏说:“现在地气尚暖,土地没有冻结,还能开挖隧道,安置梓宫。墓地立碑建亭等工程,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再举行”。顺治皇帝下令:“思陵工程赶快进行,不能耽误,如再延迟,定行治罪”。

在顺治帝的催促下,负责思陵营建的冉维肇等人马上赶到思陵,并于11月29日,开挖地宫隧道,改葬了崇祯帝后。顺治二年(1645)9月,思陵改葬等工程终于完成 。

顺治十一年八月,清代著名学者谈迁曾赴思陵拜谒,他在《北游录》中记述了当时思陵的建筑规制:三间享殿,左右各有黑瓦配殿三间,殿前有一株杏树。享殿后面是3座陵寝门,门内是一间歇山式明楼,明楼左右有两扇窗户,中有崇祯圣号碑。明楼前有石供案,明楼后是覆盖石灰的坟包,用矮墙包围。坟包左侧有松八株,右侧松七株。顺治十六年,思陵的建筑又稍有变化。该年三月,陵前增碑亭一座。

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修葺十三陵,思陵的陵门为硬山顶式的三间房,享殿建成了面阔五间通阔17.3米,进深三间通深8.5米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石雕五供之后也建起了无马道、宇墙的单面墙式的宝城墙和城台及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清顺治帝御祭崇祯帝碑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崇祯帝圣号碑(照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说明立删)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末代延恩侯朱煜勋

有清一代,十三陵不仅得到了清朝的保护,而且得到了基本修缮,雍正帝还加封明代远房宗室为延恩侯,负责十三陵的祭祀洒扫。进入民国之后,由于民国政府不再承认清朝封的延恩侯,至朱煜勋这一代,失去了清廷俸禄,他不仅任由十三陵的建筑颓坏坍塌,还靠盗卖陵内树木度日。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民国政府鉴于朱煜勋生活困难,于是在1929年委他以明陵保管委员的职务,月俸为大洋50元。怎奈朱煜勋拉家带口,全家老小全靠这点微薄的薪水支撑,实在是难以为继。在朱煜勋愁苦无计之时,昌平县大辛峰乡的侯显文找上门来,要求朱煜勋配合他盗挖明陵。

侯显文,是民国时期北京著名的盗墓贼,他是昌平县大辛峰乡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横行于昌平,成立了一支拥有武器的盗墓团伙。这个盗墓团伙盗掘最多的并不是皇陵,而是王爷坟,在昌平一带的清代王爷坟,包括恭亲王坟、醇亲王坟、明珠墓、成亲王坟等,都没有逃过侯显文的黑手。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后,侯显文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其盗墓活动进入了疯狂阶段。在昌平境内的许多墓主的后人都害怕他,担心祖坟被他挖了,既然防不住盗墓贼,不如干脆自己先把自己祖坟内的宝物取去,于是许多的坟主后代搞起了“起灵”、“移坟”的方式,将祖坟内的宝物取出来。

朱煜勋由于生活所迫,也不甘心明陵内的宝物落于他人之手,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侯显文先是带人对德陵和东井、万贵妃的坟墓进行挖掘,由于缺少对明代陵园的了解,并未得手。不甘心之下,侯显文又把目光盯上了陵区外围,人烟稀少的思陵。侯显文带人在思陵坟冢前直接开挖盗洞,盗洞直接打在了思陵地宫前殿门,盗匪们用大锤直接砸碎一扇石门,另一扇石门也被盗匪推倒在地,前殿内主要是石供案烛台和万年缸,盗匪们看没有啥值钱的东西,便沿着隧道来到后殿石门,砸开后,进后殿一看,由于地宫埋葬太浅,后殿满地积水,棺床上的棺椁都已经散落,丝织物已发霉腐烂,盗匪们只将棺内的金银饰物和器皿等物拿走,对其它的东西随意丢弃一旁,这一次盗墓,基本上将思陵地宫内的宝物洗劫一空。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思陵坟冢前的盗洞痕迹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明崇祯皇帝思陵地宫是一座空墓

散落于村落中的思陵建筑砖瓦

思陵被盗之后,民国政府内政部十分愤怒,又风闻盗墓之事得到朱煜勋默许,于是在1933年10月,撤销了朱煜勋的职务。

1936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地区由于民国地方政府的瘫痪,治安十分混乱,于是思陵又一次被盗匪们盯上,盗匪们打开上次的盗洞,再一次进入了思陵内部“洗仓”。由于有价值的东西都被侯显文盗走,盗匪于是将前殿内的一只完好万年缸抬了出来变卖。思陵地宫盗洞敞开,随后又有附近村民进入,将地宫内的棺椁板捡出来当柴烧火。经过这样一通折腾,地宫内凡是能够拿出来用的,卖的东西,全部被人取了出来,据最后封堵盗洞的人所见,地宫内中仅剩一口残破的万年缸和部分拿不动的石料遗存。现在思陵明楼后面还有个填埋的塌陷盗洞,这个盗洞很明显,去过思陵的人,如果细心观察,很容易就会看到。

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思陵的地面建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思陵只有坟冢、享殿遗址、石雕五供、石碑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思陵其它的地方都成为耕地。直到本世纪初,方得以重新围成院落,现在所见的黄琉璃瓦围墙,就是那个时候建造的。

由于国内考古界有一条不成文的的准则,对帝陵能不挖则不挖,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只有文物出现外部或自身的侵蚀时,才进行抢救性挖掘。但对于思陵、清康熙帝景陵等早已被盗的帝陵,应该进行整理发掘出来,这也是对古人的一种尊敬,也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后代会感谢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地宫   崇祯   石门   坟冢   墓道   棺椁   盗匪   殿内   棺木   顺治   宫内   贵妃   墓地   民国   皇帝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