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出炉,还要让群众“想生”、“敢生”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继2015年底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后,仅仅5年时间,我国人口政策再次调整。显然这是与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的态势有关。

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通过数据不难发现: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针对老龄化问题,今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45章就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而调整人口政策显然是其中最主要的应对手段。

但是,与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时相比,此次“三孩政策”发布后,网民并没有太多“欢天喜地”、“拍手叫好”,反而更多是调侃的声音,加之更多“反正我不敢生了”之类的吐槽。

的确,“不想生”、“不敢生”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近期,新华社做了一项调查,即“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调查中提到,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之外,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其“生活账本”都是沉重的。

另外,生下孩子没人照看是很多年轻夫妻共同的焦虑。目前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托育机构供应明显不足。而正是这些现实问题,才导致很多家庭“不想生”、“不敢生”。

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因此,在“三孩政策”出台的同时,对相应的配套措施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诸如“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等政策更是将提升生育福利和降低家庭养育负担相结合,确保不断激发生育潜力、营造鼓励生育友好环境、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想生”、“敢生”,不断加快形成适度生育水平,进而有效缓解我国老龄化发展态势,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生育政策,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制定落实好“三孩政策”配套措施,让群众“想生”、“敢生”,才能将好事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中共中央政治局   国家统计局   政策   育龄   禀赋   总和   态势   妇女   人口   群众   措施   我国   我国人口   家庭   社会   数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