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产业“正面清单”,守好生态涵养区发展“红线”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今日开始施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好条例,本市将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及其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做什么、怎么做”,推动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森林康养、数字经济、科创智能等业态发展。(北京日报6月5日)

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对于当下生态涵养区而言,无疑将明确具体发展方向,确保精准推动生态涵养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退为进,不断拓展生态涵养区可持续发展空间。明确发展“正面清单”,同时也意味着生态涵养区“负面清单”的确定,这又为生态涵养区通过“禁”与“限”对“不符合“正面清单”的产业说“不”,进而不断拓宽地区生态空间,将更好保障当下绿色发展空间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2017年以来,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累计拆违腾退土地2046.9公顷、疏解一般制造业246家,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在此基础上,生态涵养区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高于全市17.6个百分点,真正成为城市“后花园”“大氧吧”。

明确发展主线,不断拓宽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内涵。明确“正面清单”,指导生态涵养区在产业发展中“做什么、怎么做”,将更为精准推动生态涵养区产业转型升级,更高质量实现绿色发展。此前,生态涵养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2016年到2019年,生态涵养区5区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20个百分点。下一步,北京将重点围绕生态涵养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保障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推动特色农林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森林康养、数字经济、科创智能等业态发展,不断拓展拓宽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内涵,为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走出更多“接地气”的实现路径。

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动能。根据条例,本市将统筹制定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通过聚焦生态涵养区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旅游瓶颈道路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义务教育、基层医疗、养老服务、产业园区等领域短板弱项,切实采取行动从“软”“硬”两方面环境、“输血”“造血”两个维度提升生态涵养区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相信随着补短板、强弱项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提升地区绿色发展动能,为地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随着森林、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完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生态涵养区百姓将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生态涵养区也将会逐步将生态优势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守护好生态涵养区发展“红线”,将成为北京践行“两山”理念的现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涵养   红线   门头沟区   平谷区   清单   生态   产业   弱项   动能   百分点   条例   森林   重点   地区   旅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