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四章


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四章

作者 林艾

刘秦泰去草地收购牛羊毛的马车队行走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集宁往北没有像晋、冀太行山那样高入云霄的大山。远处望见像座山,到了跟前不见山,就连黄土高原那样纵横的沟壑都没有。要是晴天可以望见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地方,眼前不时有黄羊和野兔出没,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任何生命都会令人兴奋和激动。

刘秦泰可没有马车队,拉运皮毛产品便到城里的马车社雇佣车辆,一般情况三五辆足矣。眼下的马车比过去的牛车还是快了许多。由于路途较远,整个行程让人昏昏欲睡,寂寞无聊。不像集宁东至张家口,西至归绥,火车头拉着十几节车厢,一天就能到达终点,啥时候大漠深处也能通火车呢?

温都尔庙是大漠深处少有的蒙汉民族定居点,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居住的小苏木,人们的衣食住行大部分牧民化。饮食主要分为白食(奶食)红食(肉食)和灰食(米面粮食)三种。牛羊奶除了熬制奶茶,剩余的做成奶豆腐、酸奶酪、奶皮子等各种奶食制品。黄油、面粉、沙糖、炒米等原料制作的图得,兼奶食和面点独特风味。手把肉更是一绝,把现宰的羊肉连带骨头剁成大块放进锅里,不添加任何作料,煮上十几分钟,撑到盆里就能享用。如果烹饪时间太长,手扒肉有些嚼不烂,干脆再煮上一个多小时,那就成了正宗的炖羊肉了。蒙古族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奶茶、美酒、手把肉之说。

牧区大部分人家住土房,房前土围墙木栅栏圈牛羊,只有到了夏季放牧转场才带蒙古包前往,牛羊把这片草场啃光,再转往其他水草丰美的地方,直至野草枯黄,鸿雁南翔,他们才赶着牛羊回到原来的定居点过冬。

刘秦泰车队的铃声,老远传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小苏木。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出动,把自家剪下或者从周围苏木代购的牛羊毛准备好,专等刘秦泰的马车队以货换货。刘秦泰用毡靴、毡帽、大毡换回牧民的牛羊毛,方便了牧民们千里迢迢卖毛和购物的不便。自古以来,内地与草原就有从事长途贩运买卖人,像刘秦泰这样既耍手艺又以货贸易的“商人”不多。

“赛、赛白怒。”刘秦泰握住族长乌力计的手久久不放,双方用蒙古语言亲切交谈。每年春天剪羊毛的季节过后,刘秦泰总要来,他们彼此非常熟悉。乌力计寒暄着把刘秦泰让到了炕头,把客人安排在炕中间便是最高的礼节。

一碗碗热乎乎的奶茶递在客人们的手中。乌力计开口问道:“生意兴隆,一路顺风。”

刘秦泰用熟练的蒙古语言与乌力计亲切交谈:“前几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好不容易太平了,日本人又占领了东三省。他们的胃口太大了,一直盯着华北乃至全中国。”

乌力计说:“听说小日本的国土还没咱们察哈尔大,狗日的就这么厉害?”

刘秦泰说:“这话说起来太复杂,小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后,国力逐渐强大。甲午海战我们败了,又割让了台湾岛,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

乌力计问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多兵,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

刘秦泰说:“这说起来太话长了,本世纪以前,我国东北是沙俄的势力范围,日本国小资源少,就与俄国在东北干了起来。日俄战争在中国的领土开仗,慈禧太后却要保持中立,真是天大的笑话。后来俄国失败,日本军队就赖在东北不走了。咱们的国土上驻扎着外国的军队,吞并还不是现成的事情?”

“打那狗日的,想当年我们的大汗成吉思汗征服了半个地球。我就不信打不过小日本。”乌力计愤愤不平地说着。

“不是元朝时代了,僧格林沁的骑兵不是也抗击英法联军了吗?人家洋枪洋炮,我们长矛大刀,没等冲过去就纷纷倒下。”刘秦泰感慨地说着。

“听你这么说,我们只有当亡国奴啦?”乌力计怒睁双眼,卷起蒙古袍长袖,好像要跟谁决斗似的。

刘秦泰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迟早会把小日本赶出中国。”

乌力计的情绪安稳下来,“这还差不多,像你刚才的那些话,真让人灰心丧气!你怎么懂得那么多,这些大道理都从哪儿听到的?”

“我做生意常年奔波在外,上个月去了趟北平,正赶上学生们上大街游行,抗议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学生们发放各种印刷品宣传抗日救国,当局出动军警镇压,说是扰乱了社会秩序,不敢抗日欺负中国人倒有本事。”刘秦泰满腔热忱,慷慨激昂。

坐在炕沿边的布和说:“小日本离我们草原远着呢?他们就是占领了北平,对我们草原的影响也不大。”

刘秦泰打断了布和的话,“你这话就不对了,如果日本人打进来,我们能和平生活吗?我们能够正常贸易活动吗?学生们为啥说不当亡国奴,日本人不把咱们当人看呀?做牛做马你愿意吗?“刘秦泰十分惊奇自己对北平青年学生的讲演如此清晰。自己以前不关心政治,如今却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吗?他自己也不清楚了。

乌力计作为刘秦泰多年的生意伙伴,不但在业务上相互往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俩人十分健谈。每到收购牛羊毛季节,乌力计望穿双眼企盼刘秦泰的到来,如果因故迟来几天,他都为他担心,在这兵慌马乱的岁月可别出什么意外。乌力计总是安顿刘秦泰身上准备一些小钱,以防不备。命比钱重要,如果命都没了,要钱还有什么用?

刘秦泰的到来,不仅方便了温都尔庙附近的农牧民们,也让乌力计获知了外面的世界。人与人的感情没有民族界线,蒙古人嗜酒,刘秦泰也是海量,每晚他们都要喝个一醉方休。如果说手把肉是第一道下酒菜,那么大千世界、山南海北的话题就是他们最重要菜肴。每当刘秦泰离别时,乌力计总是依依不舍。刘秦泰笑着说:“你这样留着我,我倒养得白白胖胖,可老婆孩子吃什么呀?”

乌力计憨厚的微笑着说:“把弟媳和孩子接过来,我来养活你们。”

刘秦泰说:“我的负担可不轻,哥哥去世早,我把嫂子和三个孩子接了过来,我可没有享福的命!”

乌力计说:“不要紧,别说一个嫂子,就是十个嫂子,诺大的草原还容纳不下你们?”

刘秦泰真要走了,乌力计骑着马依依不舍地送出了十几里地,千叮咛,万嘱咐,刘秦泰的马车队走了老远,乌力计还在高声叫喊:“如果战火烧到集宁城,你们全家人就来草原避乱!”

刘秦泰大声答应:“大哥,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七年以后,刘秦泰在集宁城遇上杀头掉脑袋的事情,无奈之下,他携妻带女去了后草地,这是后话。

刘秦泰回到家中没有察觉到老婆和嫂子之间的矛盾。邢杏看风使舵耍花招,每当丈夫回来,饭菜便增加一些,起码能够让人吃饱。刘秦泰经常奉劝邢杏,“把饭菜标准提高一些,不要让受苦人饿肚子。”

邢杏说:“谁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处,这么多张嘴,吃饱就不错了,还想山珍海味呀!男子汉大丈夫,你把生意打理好,别像我们女人整天碎碎叨叨的。”

邢杏总是有理,当刘秦泰收留嫂子一家人与邢杏商量时,她就是一百个不同意。但他没听她的,自己再难,也不能眼看着嫂子和侄子们饿死。可如今一日三餐的事情只好由着她,就像邢杏说的那样别把大事误了,可居家过日子也不是小事,送侄子去学堂邢杏会同意吗?不管她同意不同意也得跟她说一声。

刘秦泰说:“我还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

邢杏说:“说吧,你回来还没带我上过一趟街,我想给两个女儿扯块花布做件新衣服,咱们边走边说。”

刘秦泰说:“我想送刘睿上学堂。”

邢杏说:“你的亲闺女大岚和二岚还没有念过书呢?”

刘秦泰说:“她们是女孩……刘强已经耽误了上学的年龄,刘睿可不能再耽误了,他毕竟是我们刘家的后代。”

邢杏心中有些吃醋,“我没本事生下儿子,真是猪狗不如。”

刘秦泰说:“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刘家的下一代成了睁眼瞎。”

邢杏伤心的泪流满面,刘睿上学堂不但增加了开支,还少了个捡煤渣的劳力。怎么没有一点儿顺心事都没有?都是这个赵青梅惹得祸,她恨死她了,关内大旱死了那么多人,怎么就没把她饿死。上帝呀?睁开眼睛惩罚惩罚她吧,这样下去我可真没法活了。邢杏外表啜泣,内心诅咒。她不敢大声哭泣叫喊,丈夫的脾气她知道,一旦把他惹急了,自己可要吃不了兜着走。她明白自己一天比一天人老珠黄,过去撒娇使些小性子丈夫给予安慰。如今自己什么也不是,大吵大闹只能适得其反,惹急了真能把她给休了。

邢杏一边哭泣一边小声念叨:“我十七岁来到这个家上侍候老的,下侍候小的,没功劳还有苦劳,我的命难道就这么苦?我的女儿不能上学堂,却让别人上……”邢杏趴在炕上迟迟不肯起来,要是以前丈夫就会用那宽厚的手掌轻轻摩挲她的肩膀。可如今丈夫的心肠比石头都硬,邢杏抬起头来,发现丈夫早就不在了。她不再哭泣,心里愤愤不平地念叨,好你个赵青梅,不能这样败给你,胜负咱们走着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集宁   苏木   北平   手把   俄国   大漠   定居点   蒙古   亡国奴   旧事   长篇小说   嫂子   马车   奶茶   学堂   草原   丈夫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