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诌美学的第三次突破

休息一下。思考一下庄子和禅。

庄子美学的基调是追求逍遥的,而禅宗美学的基调则是追求解脱的。从无到空,从物化到境化,从逍遥到解脱,中国古代美学经历了两次大的突破。

窗内和窗外,尽管只隔了薄薄的一层“窗户纸”,但是,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又谈何容易。中国美学第三次突破,值得我们期待吗?

庄子追求自然中的逍遥,虽然人可以与蝴蝶互为梦,不过那是物化,即物(作为物的人)与物的换位,是拟物或拟人,禅宗寻觅境界中的顿悟,更关注主体的心境,一切物都为心所造。庄子以相对主义的齐物论来泯灭物我之间的一切差别,使人同于物,与万物平等。人的本根在自然,人投入自然的怀抱与自然亲和,归穴是“托体同山阿”(陶渊明语)。那是由齐物而逍遥,获得自由。而禅宗以相对主义的对法来破除我执法执,似乎是齐物了,其实是将自然从时空孤离,从而使之化为喻象,归于心境化。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完全倒向自然,放弃分析的思维,从而获得自由感。禅宗的相对主义是在空、有之间动态依违,最后凭借顿悟找到一个空有两不执或两破的色即是空的点——境界,从而获得自由感。

庄子把人融入自然万物,而禅则把人从自然万物中相对抽离。即便如此,庄子和禅同样突出人的在场,并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从人的主场优势这一点讲,他们又是共通的。

如果先把“人的主场优势”搁置起来,以整个宇宙为一个统一的场域,把人变为客场,即人是宇宙的客人,至少是地球上的客人,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把人变为旁观者。质言之,蝴蝶成了主人,庄子成了客人。

把庄子与蝴蝶的位置进行互换,以蝴蝶的眼睛审视这个世界,或许会走出逍遥与解脱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这当然是一个门外汉的胡诌八扯,权且笑话。

胡诌美学的第三次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美学   质言之   相对主义   禅宗   基调   庄子   主场   万物   心境   逍遥   宇宙   客人   蝴蝶   自然   自由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