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一碗粥,以及联想

昨天晚上,煮饭时,才发现没有米了。好在冰箱里还有玉米粑,可以对付。都知道,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人喜米饭和稀粥,而不好面食。今天早餐,自然只有面条,凑合。

面条本是北方人之所好,但是,四川人爱吃,宜宾人犹甚。我去过宜宾的面馆,墙上挂着面条的做法竟达几十种之多,对于向来厌恶做选择题的我确实是一件犯难的事情。不过,话又说回来,宜宾的面食做得不是一般的好。据说一碗小面,原料居然达三十种以上。面好,做工精细,这是基础。面端上来,拌面更有讲究。把原料拌匀,味道渗进面里面,然后,三五根夹起来,送进嘴里。吃相也要好,不能见到好吃的就大快朵颐,面入口,先得含,再吞咽,余味方可无穷。入川十余年,我一直没有搞明白,北方的面到了宜宾,为什么能够那么好吃。

不止一次,经过乡村,我看当地农民吃面,他们蹲在门口,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吃面,面吃完,再喝几口面汤。碗底还剩几口面汤时,他欠起身子,骤然倒出去,汤在低空划过一道内敛的弧线。然后,他站起来,用手擦擦嘴巴,把碗送回屋里,再开始一天的劳作。

偶尔吃顿面,也是可以的。比如,昨天晚餐,吃了玉米粑,今天早餐,我就想喝粥。我特别爱喝俺娘熬的粥。每次回家,每天凌晨四点多,她就起床开始熬粥。六点钟,我起床,她又往粥里放三个鸡蛋,说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营养丰富。我对俺娘近乎盲目地崇拜,所以,她那么做,我信。八点钟,用膳,掀开锅盖,粥,喷香,不稀,也不稠,正合适。鸡蛋的口味也别致。

早上吃面时,想起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一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自从初三离家住校到今年,恰好四十三年。四十三年,兜兜转转,我都在长江边。所以,于我,则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疯癫长江边”。辛弃疾是抗金战士,配得上“烽火”。我只是讨生活,讨生活还不在母亲身边讨,所以,我是“疯癫”。

我不能想家,更不能想俺娘。但凡想起俺娘,我常面向东南,心中默念: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我常怨自己多愁善感,一碗面,一匙汤,都有可能激发一个大男人的泣血怀念。有时候,我真想换一个人做做,苏东坡,黄庭坚,均可。

如果真的可以选择,我大概率不会做他们,还是做自己好,轻车熟路。

一碗面,一碗粥,以及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黄庭坚   宜宾   东山   口北   面汤   江南   面食   江边   面条   烽火   玉米   早餐   好吃   鸡蛋   原料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