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屏蔽外界的杂音

今天,有位读者说,他要斗胆问我一个问题,即从已经出版的我的三部作品《遇见昨天》《为明天燃灯》和《人生不是单行道》,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体悟,简而言之,都是写自己,这是怎么做到的。

以前,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既然有读者问到,我只好想一想,也算给读者一个答复。

一般来说,一个文艺工作者,如作家、画家等,一生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对政治的介入,中期表达对生活的认知,最后则回归到自己内心的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学而优则仕”,不论你是否愿意,也不论你是否承认,文化的传承,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艺工作者不仅不能例外,社会也不会提供你独善其身的土壤。所以,初期的文艺工作者,谁也不能免俗。触碰政治的命题是文化基因所决定。作家路遥,乃至画家毕加索,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们都试图以其艺术作品影响他们那个时代的政治。这也是为什么越年轻的艺术家越热衷于宏大叙事题材创作的真正原因。

用艺术作品表达真实的生活,是一个艺术家创作风格成熟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如何让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或是一个艺术家毕生的追求。比如,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人在工厂流水线每天重复着单调循环而又往复的节奏;资本家的互相侵轧;政治家貌似真诚的虚假表演。生活是滚烫的,也是残酷的,有些人赴汤蹈火,有些人欲罢不能。作家陈忠实和贾平凹把生活刻划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的作品里,人们很容易对号入座,寻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人人都在生活,但是,并非人人都活过。其实,个体的人,不仅渺小,而且可怜。生活中的人们,没有谁真正地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就产生了一批既有大胸襟,又有大悲悯的艺术家,如中国的史铁生,国外的卡夫卡和昆德拉。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家,倒不如称他们为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他们承担着可怜人类和拯救人类的神圣使命。因为,他们的笔触触碰到的都是人类的痛楚和呻吟,同时,他们又在指导人类如何能减轻自己的痛楚,即实现和自己以及和死亡的和解。

再回到关于我的创作。首先,我不是文艺工作者,我的角色决定了我不可能像艺术家那样地创作。换句话来说,如果认为我的涂鸦属于创作,角色决定了我不可能走寻常路。其次,早已过了关心和关注政治的年龄,或者,骄傲一点说,我对政治已经有了某种彻悟,并且,彻悟的结果告诉我,远离政治是最好的选择。生活当然是要写的,并且,我笔下的生活多是“我”亲历的生活,因为我习惯以第一人称写作。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又把自己从生活中抽离,以另外一个“我”来俯视和检视那个生活中的“我”。其实,现实中的我也早已远离江湖火热的生活,我只是在一天一天地过日子。一个远离江湖的生活,客观上,也有助于我的抽离。于是,我便可以自由地写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悟。

如果讲得晦涩一点,可以这么说:一切的色,皆有所指,都可用五颜六色来描摹。只有荣辱过后,才是空淡,才入得了空境。

这就有点高看自己,有点狂妄了。真正的写自己,非空境不可为,这就有点禅的意味了。

如何屏蔽外界的杂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毕加索   学而优则仕   文艺工作者   独善其身   杂音   屏蔽   画家   痛楚   艺术家   外界   角色   作家   人类   读者   政治   江湖   作品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