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的名义

草。《说文解字》:“草,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声。 ”。日如蚤般争先在头上是早之范式。艸、早两范式叠加。地之毛逢春争先而出是草之范式。

草的本义是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

草,早已不入现代人的法眼,古代可不是这样,唐·刘禹锡《陋室铭》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也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如果用草组词,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如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草原、草药……

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草吗?如果时间倒流,让我们回到五十年前,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得开草呢?脚上穿的草鞋,头上戴的草帽,果腹的野菜,居住的茅草房,生病时服的草药,还有原始祖先遮体的衣服,哪一样都离不开草。所以,那样的年代,离开草,人们便无法生存,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只是到了现代,随着化学工业和生物以及医学的发展,草逐步被化学制成品所代替,这都是最近五十年间的事。

当然,草对人们的生活功能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倒是想以草的立场来审视眼前的世界。

唐·白居易就有一首诗,谓《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翻译成白话文为: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草,太稀松平常,随处可见,粗看,长得草率。平地上、坡地上、瓦砾间,甚至砖缝里和岩壁上,乃至湖泊里,哪里没有草呢?但是,细看,它又长得认真,一丝不苟。它不需要你施肥,也无须你打理;它不需要你的微笑,也无须你回眸。它自顾自地生长。如果说有谁读过它,那只有风,循环往复的风。风也没有认真解读过它,有一阵没一阵,风才是真的草率。

看起来草是乱生乱长,可是,它却有它的规律,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季节就是它的律令。农民总喜欢在冬天在山上或者田里放一把火,把大地烧成焦黑,春风一吹,草依旧蓬勃生长,任凭你怎么焚烧,它依然不尽不灭。妥协和忍耐是草的处世哲学。所以,草看似柔弱,其生命力实则强大,不屈不挠。

风把草的种子吹到哪里,它就在哪里扎根,生长,独自摇曳。摇曳是草的语言。草和草彼此解读。所以,草又是孤独的。白居易是懂草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草本来不关马的事,但草懂了白居易,草就不是一般意义的草了。孤独遇见孤独,孤独彼此阅读。草在孤独中得到了永恒。像这样的孤独,不仅白居易有,唐代诗人杜甫也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孤独是个好东西。没有草的孤独,便没有孤独的白居易和杜甫。所以,在我的眼里,每一株草,都是一个懂得妥协和忍耐的孤独的诗人。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可是,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人们无论是物理上,还是心理上,离草的距离都太远了。如果我们物理上离草近一点,常读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唐·孟郊的《游子吟》,可能就不会抑郁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草的名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茂盛   茎干   范式   草鞋   茅草   杜甫   草率   枯黄   野草   庄稼   游子   草药   蓬勃   名义   生长   孤独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