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可胜先生的《饿肚子》

韩可胜先生今天在上海新民晚报发了一篇文章,谓:《饿肚子》。这是一篇典型的“忆苦”的文章,之所以说“忆苦”,那是因为现如今不再饿肚子了,除非你扮矫情,成天喊减肥。

韩可胜,安徽潜山人,和我是同乡,还是高中校友,似乎比我低几届,我高中毕业后,他才进校。可胜在高中母校是出了名的名人,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南征到上海,在高校和上海市上都工作过,后下海创办了江东书院。我和可胜是微信好友,但是,我们至今都没有打过照面。好在我和可胜同为男性,农村出来的人也不可能图新鲜玩同志,否则,真有可能被人误解。

我说这些是告诉大家,可胜的《饿肚子》触动我了。我说:“可胜比我好,一年之中还有敞开肚子吃饭的时候。”他回:“一天都不敢放开吗?”我说,只有腊月三十晚上可以。他说,那应该由杨兄写此文,“文”后跟着一个流泪的表情包。确实,类似饿肚子的文章没少写,都已收进我的文集。

在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又有几人没有饿过肚子呢?只是程度不同,区别只在比较级与最高级之间。

比我低几届的高中校友中,科学家,咱不提;文学家除可胜外,还有徐黄生、董鸣鹤、简宁以及鼎鼎大名的汪惠仁,惠仁是我高中语文老师汪南松先生的公子生活条件应稍好,其他几位青少年时代经历的苦难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可是,令我深感讶异的是,他们和我一样,对过去的经历甚少抱怨,更谈不上怨恨。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难道我们够得上称之为“士人”吗?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孟子也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历史学家,也是我的同乡,不久前去世的□□□先生说,中国“士”代表“道”和西方教士代表上帝在精神上确有其相通之处。“道”与上帝都不可见,但西方上帝的尊严可以通过教会制度而树立起来,中国的“道”则自始即是悬在空中的。

悬在空中,有点意思。莫非悬在空中恰是当代“士人”的“道”?

读韩可胜先生的《饿肚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潜山   孟子   论语   比较级   士人   竹简   无道   同乡   中国   校友   肚子   上帝   高中   代表   旅游   天下   韩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