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这样活着

因为隔离,集中医学观察,疏远了十二天的办公室,今天回来,《为明天燃灯》已等候多日。这是我在人世另外的孩子,一旦分娩,她将面对一个陌生而又自由的世界。他人的评判是他人的事情,自己的心是自由的自己便是自由的。

我向来不愿意谈政治,因为我们普罗大众看到的都是表象,真相往往与表象相背离。但是,农村和农村的农民,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大众是我始终如一的关注。《中国农村向何处去》是1988年的文章,这是我当年研究生毕业前的一次公开演讲稿,是我数年对农村问题调查研究的结晶,三十多年来,我做过很多次的尝试,没有一家报刊杂志愿意,其实是没有勇气发表,这一次终于在这本文集里闪亮登场。此刻,一切对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感谢都显得多余,我有些许的激动。

农村问题、青年问题和干部问题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作为一个有着人文情怀的写作者,这是绕不开的话题。

有人说我是文学创作者,说真的,我真的不是。或许,文学只是我的工具,准确地说,是我借用的形式。我所关心的,或者说,我射击的靶心,仍是苏格拉底所关注的头顶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才是我写作的主题。

已经公开出版的《遇见昨天》《为明天燃灯》和《人生不是单行道》只是序曲,我对人的存在的解构是递进式的。接下来的《标的物的言说》《岂止是回到康德》《阅读自己》《一纸禅》《世界如此寂寞》一步一步揭开人的存在的面纱,到《执手帖》的完成,我认为,我比较好地回答了人的存在,即社会人的替身的属性。

解构只是开始,重新建构人的存在,才是哲学和哲学家的任务。我有自知之明,能力是不够的。但是,我确信,交接棒在不经意间就会完成。

人,不能这样活着,这是我的观点。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未来人的面对,我一点都不担心。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人,不能这样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康德   光明日报   苏格拉底   数年   靶心   标的物   接棒   单行道   大众   表象   明天   农村   自由   社会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