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的北京,为什么就低头抢人了?

高傲的北京,为什么就低头抢人了?

文|叶书利


北京下地抢人了。


北京为什么突然一改此前的“疏解”论调,开始抢人呢?


北京抢人的背后,到底正在向社会折射出哪些信号呢?


人口不再是大城市的主要矛盾,发展才是


对于这个话题,微博上有位名叫@TomZhang5630,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回答,现摘录如下:


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导致90后人口减少,这或许是城市开始抢人的原因,以前都嫌人多,到哪都觉得人挤人,现在大家似乎反应过来了,人多才有发展的可能性。


连最拥挤的北京上海都开始抢人了,说明大城市人多已经不再是当前主要矛盾,已经有更加迫切的问题出现了。


那会是啥呢?我觉是发展,或者说是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家这十年国运昌盛,能不能延续这种势头非常非常重要。同时高速发展时一定会带来各种问题,但好在大家能挣到钱也就不那么计较。最危险的是发展放缓,一旦发展放慢,所有问题就都出来了。别的不说,每年九百万毕业生就够社会喝一壶了。


现在的情况是,一线城市带领二线三线发展,一线负责高附加值生产,二线负责养老,三线负责输出廉价劳动力给一线。大致就这么个模型吧!


再不抢人,可能就来不及了


当下的北京,正在重构中。这样的北京,更主要的城市矛盾不但不是人口,反而需要一些人口的支撑。


当下北京的城市重构,面临着双重重构。


一方面,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心重构。


具体来说,承载北京这座城市增量发展的区域,正在由内城的城六区转向外城的通州+大兴+昌平+顺义等为代表的近郊。


在这场发展重心重构的过程中,内城在减量,外城在增量。


另一方面,北京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一场升级转型。


为了这场双重重构,过去几年,北京一直在腾笼换鸟。现在“笼”已经差不多腾出来了,所以“抢鸟”自然不能再等了,不管是承载发展重心的近郊,还是承载产业升级的新兴产业,都需要相关的高阶人才来支撑。


因此,在本次的北京抢人中,主要有三大定向式特点:


A,定向向近郊导人。


如抢人中规定此次抢人要“扶持郊区”。


B,向正在造城中的近郊的公共服务行业导人,以便近郊更快地造城,毕竟更好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不但可以为近郊吸引更多人,而且还可以更好地留住人。


所以本次抢人中特别规定道:“郊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可引进省级师范类高校或其他高校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郊区医疗卫生系统医、药、护、技岗位,可引进省级医学类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医、药、技岗位,可引进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含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执行的其他专业)合格的本科毕业生。”


C,重点产业式抢人。


北京本次抢人的重点产业方向主要包括:北京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北京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等。


所以,在壹书生看来,北京这一次的抢人,本质上是服务于北京城市发展的双重式重构。


此外,目前北京因为全国最高傲的落户门槛,也导致近年来高阶人才流失严重,这也是让北京不得不低头的背后原因之一吧。


以在京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的留京率,便可佐证这几年北京人才流失的严重性。


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大学毕业生的留京率从2013年的71.79%,一路下滑,到了2019年,已下降至16.07%。清华大学相对好些,但也是基本上一路向下:该校毕业生留京率从2013年的30.7%,下降到2019年的18.20%。


清华北大毕业生留京率

高傲的北京,为什么就低头抢人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北京的人口结构正在越来越老,再不抢人,整个城市会变得越来越缺乏生机。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末,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291.2万人,占比13.3%。与2010年相比,该比重上升了4.6个百分点。


北京这个城市够老了。世界银行于2020年发布过一份2019年全球前10大老龄化国家名单,其中第九名是俄罗斯,该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现在北京与俄罗斯接近了。


南方的崛起,可能也正在让北京坐立不安吧。


当下的北京,放眼各大竞争城市,直接对手的上海,前几年经过“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的深刻反思后,知耻而后勇,近几年重振活力;此外,深圳、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正在迎头直追。即使在京津冀,因为津冀的不给力,导致京津冀不如长三角、珠三角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也让京津冀的老大哥北京,如何坐以待毙?


在6月11日的文章《央企疏解下的北京,真的带得动天津和河北吗?》一文中,壹书生便给北京当局提出了一个发展命题:“2020年人口已重新增长的北京,面对2020年人口已开始负增长的天津和河北,接下来是继续之前的疏解之路,以继续之前的京津冀城市群的梦想?还是来个急转弯,做大自己,从而回到北京都市圈的现实中来?以后在做强都市圈的基础上,再谋城市群呢?”


想不到仅一个月后的现在,北京当局便对于这个发展命题给出了现实的答案:北京做大自己,以带动北京都市圈。以后在此基础上,再谋城市群。


这条路径,也一直是壹书生自2015年以来所坚持的观点:北京没有城市群,只有都市圈。


在京非名牌大学生,更加内卷化了


微博上一位名叫@北京贝掌门的人,对于这次的北京抢人,给出了自己的另类解读。


#北京发布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新闻一出,众说纷纭,有说此行为旨在培养北京楼市接盘侠,有说北京抢人。


除了寻常可见的解读,有几点,大家可能忽略的信息,与大家讨论讨论。


1,北京这次设定的“计划单列”通道,特别说明了,可以不占“人才引进指标”。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北京这几年一直是实行控人、赶人政策,关注过政策的人都知道,这几年的“人才引进”特别不好办,指标严控,申请特别严格。据传是因为挤出了一部分指标给积分落户。反而是积分落户只要上线了,办起来特别快、全程绿色通道。


而这次提出的引进,是计划单列,不占人才引进的指标,这就意味着这个计划单列可能有单独的指标。实际上还是等于把引进人才的面打开了一些。


2,单独提到了几个重点学校、几个重点专业,说明啥?


最新《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以下引进项目实行计划单列:


(一)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本市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


(二)本市考试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含优培计划)、博士研究生、退役大学生士兵、特岗计划乡村教师,以及按照国家或本市特定政策要求办理引进的毕业生;


(三)父母均已取得本市常住户口的毕业生。


几个重点产业、重点学校体现了本次#北京发布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所强调的“精准引进、分级管理”理念。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北京户口的大规模放开,实际上,其面向的人群还是非常有限的。但可以预见的是,因为这个管理办法,北京对于优质人口的虹吸效应将开启。但是,对于非上列相关专业、大学的毕业生来说,则只能说明“未来会更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北京   高精尖   计划单列   近郊   高傲   上海   书生   重心   城市群   毕业生   人口   指标   重点   产业   城市   旅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