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题说“嫦娥”,闲来话“玉兔”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挖土”归来,实现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重大突破。一时间,“五姑娘”着陆的地方——内蒙古四王子旗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大家都想知道天地间的这一伟大壮举是如何圆满收官的,还想看到荣归故里的“五姑娘”那飒爽的英姿。可是,就在地面搜索队抵达返回器着陆点前,直播中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有一只跑动的小动物已率先到达现场,抢镜了!

这只可爱的小动物是什么?狐狸?田鼠?“难道是玉兔不成?”就在网友们充满疑惑和好奇之时,空中搜索人员给出答案,“其实就是一只兔子,称之玉兔,也可以!”恭喜你答对了!不过这也太玄幻了吧,嫦娥归来,玉兔迎接;神话故事,冥冥天意,令人感慨万千啊!

此时此刻,我的耳边仿佛飘来了梅兰芳先生的那段经典唱腔:“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关于玉兔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玉兔本是那个射日英雄后羿。嫦娥奔月后非常思念自己的丈夫后羿,后羿也很思念妻子,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了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玉兔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可惜嫦娥并不知道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

神话传说固然美丽动人,然而我们的祖先可曾想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人探月的脚印竟然真的留在了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月球星体,嫦娥奔月的神话已经成为科学探索的事实。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探月工程可谓“当惊世界殊”,从2003年“嫦娥工程”计划启动,到2007年发射嫦娥二号顺利到达月球,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落月背——月球永远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等待了数十亿年,终于迎来第一个翩翩降临的地球访客。直到此次的实施月球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一举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5项“中国首次”,即:首次在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在地外天体上点火起飞、精确入轨,首次完成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首次携带样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首次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就在“嫦五”奔月,成功地采集到1731克月壤并顺利返回地球时,一张旧报纸被翻了出来,旋即成为新“网红”。这张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报道了中国发布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及时间表,提出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同版之下,编辑则用“世界各国摩拳擦掌”为题梳理了日本、印度、俄罗斯及美国当年的月球探测计划。如今15年过去了,世人猛然发现,对于自己定下的宏伟计划,“只有中国一直坚持坚持了下来”,并使得人类44年来再获月球样品。据悉,进入21世纪00年代以后,虽然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日本的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又名月亮女神)都从月球上收集了相关数据,但实现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相比之下,作用和意义差远了。或许正是由于中国人的笃定与坚持,才让中国探月在百舸争流之中,最终跻身前列。

是的,尽管2020年遭遇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的冲击,但中国的探月步伐始终坚定前行。对此,海外媒体大多表示赞叹,给予好评。如,法国《世界报》报道称,中国正以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登上通往月球的阶梯。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指出,这凸显了中国在太空中不断发展的能力和雄心壮志。俄罗斯专家表示,“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创新型的,中国这一次的成就前所未有。当然了,也有西方媒体分明在刻意贬低中国,说中国技术落后于美国云云,并以“嫦娥开始挖土,有去还得有回”为标题进行报道,意思是说“嫦娥飞天”不算啥,安全着陆才算成功。结果,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一路通畅,这些媒体很快便被“打脸”了,只好“闭上嘴巴”。

其实,无论是赞还是贬,我们姑且听之,报之一笑,西方舆论攻势再强大,何时阻挡了中国发展的脚步?正所谓“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探月的脚步不曾停歇!”(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玉兔   嫦娥   后羿   海岛   冰轮   嫦娥奔月   神话故事   俄罗斯   天体   美国   正题   月球   中国   样品   地球   我国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