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治有“妙方”

一说到城市治理,特别是治理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有些人侃侃而谈,能够讲出一大套理论来,实在令人佩服。可是对于大城之治,宏观上的、方略性的东西当然要有,但细微之处的“小妙方”也不可缺少,正所谓“粒粒小石垒就山,涓涓细流汇成海”。

空话少说,还是讲些具体的事例吧,这样一来不显得枯燥,二来更有利于启发大家的智慧。

话说石景山区八角西街东侧的物美超市门前,过去是一处堵点,经常被投诉到12345。堵的原因是交通秩序混乱,短短几十米内有多家商铺,买菜居民、外卖电动车、进货车辆来往频繁,加上路面又窄,路边还有公共自行车桩,不堵才怪哩!为此,区城管委与街道进行会商调研,并于今年4月制定了微改造实施方案。考虑到该地段公共自行车桩的租还率并不高,先将19套公共自行车桩移走,在腾出的地方施划了自行车停放区,方便来买菜的居民停车。同时,在盲道内侧摆上交通矮护栏,路边设置上坡垫,两侧入口安放阻车桩。这样一来,汽车进不去,自行车有地儿放,人车互不干扰,路面环境一下子变了样,居民商户皆满意,投诉件从过去月均15件一下子降到了零件。

与此同时,石景山区交通支队还首创“内嵌式”停车位,即将停车位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如此设置好在哪儿?一来可以解决停车难,且使机动车更容易进入停车位;二来这种内嵌式隔离的方法让自行车行驶更加顺畅。当然了,由于在停车位两侧各施划了50厘米的安全区,安全问题也是有保障的。如今,在石景山区,从苹果园南路到时代花园小区,这种内嵌车位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丰台区在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方案制定之初,先要回答三个问题:是否便于停车管理?是否有效实现门前三包?是否有助于提升居民满意度?如此“三问”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征求居民意见得出的“最大公约数”。从拆除不合理围墙、打通人行通道,到增加挡车桩实现人车分离、梳理架空线,一项项居民需求被记录下来,在改造方案中一一落实。自2017年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以来,“三问”收效明显,全区193条背街小巷从“烦心路”变成了“舒心路”。

大城之治,千头万绪,重中之重在于发现“治理缺环”,激活“责任盲区”,解决“民生痛点”。北京12345热线,一年接到来电几百万个,响应率始终保持在100%,解决率也在逐年提升,非常值得点赞。不过,话又说回来,电话两端毕竟只有语言沟通,一些复杂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岂是几句话能够说得清楚,再加上来电者往往带点情绪,信息折损更多。由此,北京在创新打造“网上12345”,努力让问题点位一目了然,解决起来一步到位。比如,夜间施工扰民了,公众号一留言,街道人员立刻进行核实;出现污水漫溢了,小程序一拍照,综合执法队就马上过来排查;家里暖气不热,微博上一“@”,师傅很快上门服务。还有微信、网站、APP等,受理渠道多了,百姓诉求解决得就快了,城市痛点自然也就少了。

完善城市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以更多创新让治理“针脚”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即使已经完成整治的背街小巷,要想“一直美下去”,仍需要后续的“精治”,或者说是“精细化管理”,在达标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像日前揭晓的2020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东城区长巷头条、西城区文华胡同、通州区潞河中学北街等10条街巷,都已经把背街小巷的“整治+精治”延伸到附近的居民院落,包括老楼的外立面整修、上下水管改造、楼顶防水加固等一系列美化和改造。可以说,“北京最美街巷”是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美,美在华丽“变身”和彰显古都风采,美在居民心中的那种获得感、幸福感。(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大城   苹果园   石景山区   通州区   西街   背街   机动车道   街巷   妙方   停车位   小巷   北京   路面   自行车   居民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