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北京在行动

世人常叹“老年难”: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背也驼了,腿脚不好使了,脑袋也不灵光了……如今老年人又添一难:“数字鸿沟”。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很多社会公共服务都搬到了网上,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够办各种事情,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可是,当“数字化”遇到“老龄化”,未免有些尴尬了,什么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扫码乘车、网上预约挂号、出示健康码,等等,你说一般老年人哪懂得这些玩意?!于是乎,很多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被挡在了互联网之外,不仅无法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此类问题更加突出,无论是线上线下购物,还是到医院看病,离开了网络和智能手机往往寸步难行。

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成为时下热议话题。各地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北京作为国家首都、首善之区,为了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出了不少新招、实招。

对于北京的许多老年人来说,养老助残卡是出门必带的证件,坐公交、逛公园都离不开它。如今,北京正赋予其新的功能,即通过在相关场所安装新设备,让老年人在疫情之下完成健康码验证、测温和登记等程序时,像平时坐公交刷卡一样方便,真正感受到“智能”的魅力。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朝阳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口腔医院、顺天府超市府右街店、万寿公园、大观园等10处公共场所进行试点运行,已累计查询近10万人次,通行效率大大提高。据悉,智能技术达到这样的便利化水平并非轻而易举。首先,在养老助残卡设计时就预留了扩展空间,便于日后功能拓展。其次,在设备终端需要完成技术验证、设备升级和联调测试等工作。三是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可靠性,设备本身不留存任何信息,且所有的来往信息均通过加密传输连接“健康宝”后台,所有信息仅保存于北京市政务云,仅用于防疫追溯及相关工作,可以充分保障隐私安全。待试点工作结束后,该应用系统便可以在全市推广了,很多老人都盼着这一天呢!

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北京还有更大动作。在最近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明确了2021年北京要实施的31件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乃其中之一。具体来说,北京要求医院、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客运场站、银行机构、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优化代办代查等智能化服务,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改变老年人被信息时代所“抛弃”的现状。

与此同时,北京市养老机构也将数字化课程列入计划。比如,早期推行“学子型养老”的养老机构北京金手杖养老公寓近日成立老年大学,面向人群不仅覆盖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还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及其他社会组织招收老年人报名学习,开设数字化应用相关课程,帮助老人熟悉、应用操作计算机,掌握互联网技能;开设了微信学习班,辅导老人学习包括微信等常用APP在内的手机应用技巧,帮助老人们适应数字化时代,享受智能生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日常生活中,养老公寓工作人员全员“兼任”智能手机使用辅导员,帮助老人清除数字化应用障碍。再如,北京东城社区学院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优势,全力为周边街道市民学习智能化操作技能提供师资、场地和设备支持,培养出很多“智能化老人”。

当然了,要使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共享数字经济成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来讲,一方面要鼓励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不要让相关服务过度承载在智能手机上;另一方面也要倡导形成“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生活”的氛围,善用经济手段,对那些在服务老年客户方面有创新、有担当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支持。企业方面则要提高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从老年用户需求出发,从居家服务、日常出行、就医、消费等多个方面,提供更多适老化数字产品和服务,扩大老年消费市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而家庭“反哺”无疑是帮助跨越“代际数字鸿沟”的重要方式,作为子女应鼓励老年人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掌握数字技能,甄别虚假信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更多地分享数字红利。(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鸿沟   北京   老年人   数字   北京市   疫情   公共场所   智能手机   老年   老人   机构   智能   医院   设备   旅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